青岛市高校在校生39.8万人 全市科教文卫事业长足发展

青岛晚报 2019-09-19 07:07 大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岛城普通高校在校学生39.8万人,是1949年的近400倍。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8027个,其中医院421个。

教育

普通高等院校由1所到25所

新中国成立初期,本市仅有山东大学一处高校,在校学生千余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资源整合组建了新的青岛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高校先后落户岛城,更名后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进一步提升了教育层次。至2018年末,本市共拥有普通高等院校25所(含民办);普通高校在校学生39.8万人,是1949年的近400倍,年均增长9.1%;目前,本市每万人口拥有高等教育学生数为424人,比1949年的2.5人增加了170倍。

本市的职业教育自1978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后开始起步,当年青岛市仅有中专17所,招生2201人;技工学校4所,招生499人。1983年至1991年,本市职业技术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89年以来,有16所职业学校与24个局(公司)联办了50个技能专业,初步建立了适合各行业特点的初级专业人才培训基地。2018年青岛市有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和成人中等学校共计72所,在校学生11.6万人。全市高中阶段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本市职业教育人数2005年达到峰值后,由数量扩张转变为更加适合市场需求。

基础教育快速均衡发展,普通中学平均在校人数由1978年的264人上升到2018年的1208人。至1994年上半年,全市160个乡镇全部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并通过国家验收。实现“两基”目标比全省提前三年半,比全国提前六年半。

科技

1952年全市仅有2个科研机构

1952年,全市仅有2个科研机构,科技人员不足百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相继调整和建立了一批地方科技机构,开始了由单一的研究领域向多学科综合研究发展,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改革开放以来,科技事业呈现出全面振兴的繁荣局面。

据统计,仅2003年以来,青岛市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7783项,充分展示了青岛市近年来重视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尤其注重培育科技原创能力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全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授权量逐年上升。截至2018年底,青岛市发明专利申请及授权量达到22521件和6496件,在已授权的发明专利中,大批成果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技术市场日益活跃,2018年全市实现技术交易755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55.82亿元,成交额是2000年的38.2倍。技术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技术进步。

文化

初步形成三级群众文化网络

新中国成立初期,本市各类文化机构仅有24个,到改革开放初期,全市有群众艺术馆、工人文化宫、市少年宫各1个,图书馆8个,区县文化馆12个,街道文化站48个,农村文化中心75个,初步形成了市群艺馆、区文化馆、乡(镇)文化中心三级群众文化网络。新华书店、图书馆、档案馆、广播电视中心、广播电视塔、少年儿童活动中心、青岛近代史陈列馆、民俗博物馆的修建和改扩建大大改善了本市文化设施陈旧、功能单一、档次偏低的状况。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艺术中心、青岛大剧院、市人民会堂、青岛音乐厅、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群众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本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大丰富了市民文化活动阵地。截至2018年底,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12个,藏书册数达到7479千册,阅览席位达到5866张;文化馆12个、文化站136个;艺术表演场所10个,艺术展览机构5个。

新中国成立初期,本市仅有广播电台1处。电视事业从无到有,1971年全市初建一座电视台,仅能转播中央台节目。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和青岛电视台的基础上,陆续创建并开播了青岛经济广播电台、文艺广播电台、电视二台等。2004年,作为市内第一个有线数字电视试点的远洋山庄小区率先实现有线电视的模拟信号为数字信号传输,标志着青岛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数字化平移的城市。2005年,青岛市提前完成了市区60万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整体转换,有线数字电视“青岛模式”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2018年设立了2500万元文化消费工作专项经费。

卫生

医院由26处增至421个

新中国成立初期,本市医疗机构很少,全市仅有医疗卫生机构80处,大小医院只有26处,其中有8处是小型公立医院,其余均为床位很少的私家医院,医疗设施和诊疗手段极为落后。截至2018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8027个,其中医院421个。

新中国成立初期,本市共有医疗床位1079张,2018年医疗床位达到5.3万张,是1949年的49倍。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98.95万人。自2002年6月起,青岛市城镇职工(含企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2003年4月1日,市属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缴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正式进入社会保障体系;2003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试点,正式推开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改革。2013年,本市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合并,建立全市统筹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至2018年底,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98.95万人。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王伟通讯员魏岗

新闻推荐

10米车厢一览“青岛公交70年”

早报9月18日讯18日上午,不少市民出门发现,昔日乘坐的318路公交车一夜之间变了样,除了车头张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