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70年,说说我们的“大国小家”

青岛早报 2019-09-18 06:19 大字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结婚70周年,我们老两口一路走过,幸福的日子越过越好。 ”崂山区中韩街道牟家社区的牟洵忠、王秀花夫妻俩相亲相爱七十个春秋。岁月有痕,岁月留香,他们4次照合影的经历,记录了70年来生活中的一些岁月印记。

第一张合影

1955年

步行一个半小时去李村照相

在中韩街道牟家社区的一处瓦房里,记者见到了86岁的牟洵忠、88岁的王秀花夫妻俩,两位老人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聊起往事依然记忆犹新。在他们的卧室里挂着四张合影照,有3张是前些年用电脑修复的,最后一张是原图。

“我们俩的婚龄跟新中国同龄,我们是1949年10月2日结婚的。”牟洵忠自豪地说。牟洵忠的爷爷当时已经80岁了,家里人担心老人生前看不到孙子结婚,所以在牟洵忠15岁时举办了结婚仪式。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也没有《婚姻法》,我们是找了媒人作证,在一张婚柬上写上男女双方的姓名、年龄、地址以及媒人的名字,这就算是完成结婚。 ”

王秀花还记得当年的场景,17岁的她被一顶轿子从沙子口彭家庄抬到了6里外的牟家村,当时自己穿着一身旗袍,牟洵忠穿着大褂,戴着礼帽。“俺媳妇来到俺家照顾老人,而我继续去上学。 ”牟洵忠说。

到了1955年,21岁的牟洵忠在青岛14中上初三。父亲在采石场打工,一个月可以挣9元钱。“当时我们结婚时没有拍照。后来,父母让我们去补拍张照片。”牟洵忠带着王秀花,带上干粮,步行去李村,当时整个崂山县只有一个李村照相馆。

步行一个半小时后,两人赶到李村照相馆。 “当时人也不多,照相的机器很大,前面要用黑布遮着,摄影师在照相机后面拍照。 ”牟洵忠说,当时他们夫妻俩非常激动,照完相后仍然很激动。因为在当时照相是件稀罕事,照相一次要花掉7毛钱。照完相,两个人在李村桥上一边吃着自带的干粮,一边欣赏着周边的风景。

当时,照片当天拿不到,隔了三四天后,牟洵忠又去了一趟李村照相馆取回照片。牟洵忠说,拿回黑白的照片后,他们全家人传着看了很长时间。

牟洵忠、王秀花年轻时的合影照。 (翻拍)上世纪80年代牟洵忠的家庭合影。 (翻拍)牟洵忠、王秀花在上世纪80年代拍的照片。 (翻拍)牟洵忠、王秀花2015年拍摄的合影照。 (翻拍)

新闻推荐

《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同天上映,主旋律电影“顶级配置”

半岛记者黄靖斐暑期档告一段落,影视公司们又将目光聚焦到国庆档。主旋律色彩强,是今年国庆档最显著的特色。电影《我和...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