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的“心”路历程 从浮山采石到运至北京,青岛搬运工人的汗水和智慧
文/半岛记者张文艳图/摘自《历史的丰碑》(彩色照片除外)
7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祖国献礼,本期我们策划回顾天安门广场的那颗跳动了65年的“青岛心”。那段艰苦卓越的日子,有搬运工人们的汗水和智慧,有各行各业人的关注和支持,有青岛百姓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半岛记者采访了亲历者们,搬运工人的后代们,道路交通博物馆的负责人,通过他们的讲述,再现了激情澎湃的岁月。
选定浮山
采运渡过一个个难关
当碑心石选定浮山的消息传到青岛后,准备工作立刻展开了。为了确保碑心石大石料采运工作在青岛顺利进行,青岛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北京方面派遣13人到会,设有搬运工87人,并制定了系列会议汇报以及学习制度。1952年9月青岛建筑公司第一石料厂开始对石料毛坯进行开采和粗加工。所谓的粗加工,据采访过此事的顾广援先生说,其实就是“去掉山皮,表面的石头因为风吹日晒已经不能用了,他们去掉了很深的一部分,并把碎石运到山下,避免碍事”。
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比较重要的是道路工程,一部分是从山上到山下,一部分是从山下到车站,这在当时来说,无异于大工程。在《历史的丰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纪事》中,半岛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份材料:1953年1月13日,中共青岛市委召开了研究采运石料的工作会议。关于运送石料还进行了一次商讨请示,资料显示,“为请示运输人民英雄纪念碑大石料修建计划”,青岛市财委上报了两种方案,第一方案预算是21.77万元,“这一方案纯属临时道路,原路面太窄,运完大石料后,汽车、马车仍无法对开运行,特别是路边之沟渠,一般均为临时填平,雨后必然冲毁”;第二方案是长久方案,预算则为36.088万元,“路面展宽为九公尺,桥梁涵洞随同修建,运完大石料后,即为固定公路”。青岛市委倾向于第二方案,予以请求审批。由此看来,碑心石采运也顺便让青岛完成了一次大规模的道路修建和拓宽。
兴建委员会施工组的组长陈志德是采石工程中的关键人物,因为他记录下的工作报告中,提到了采石中的多个细节。“工人们由京到达青岛再来到山场工作之前的数日中,分别联系各有关部门,准备到山场的一切事项,进行汇报。鞍山6名技术人员,北京架工二人,木工二人,(青岛)搬运公司20人,对工人进行教育,让大家团结互助,想办法找窍门,(青岛)搬运工人认识比较好,鞍山人员技术经验比青岛搬运工人丰富,计划在七月十五日开运,青苗、赔偿、障碍物、吃饭、住宿等问题已解决,并得到搬运公司行政领导重视,大力支援。上山交通工具不便,汽车一趟花费18万元,马车浪费时间,重要的事情由通讯员走路传达,此问题已得到解决”。这是陈志德在1953年2月19日的工作报告,可见他们对巨石采运工作极为认真。
选定采石地点后,从北京赶到青岛,看到雄伟的浮山陈志德也有点蒙,因为如此高的山,运一座300吨重的石碑在当时有点“天方夜谭”,不说别的,起这块碑石就很难。在石工的建议下,陈志德找到了崂山老石工李开山,他人如其名,因采石技术高超被称为“山神”。李开山到了现场也倒吸了一口凉气,根据他的经验判断,简单的工具是不能完成采石工作的,得用炮轰。粗量的尺寸长约15米宽约3米,凿出40多个炮眼,装好炸药,进行轰炸,却并没有完全炸开山石。但炸药能让石头松动,起石就比较容易了。于是,钢楔子、千斤顶一起用,开石槽、加压力,巨石离开了山体。这一道程序让顾广援印象也非常深刻,他亲眼目睹工人夜以继日地工作,其中的危险和艰难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运到车站
青岛百姓一路欢送
采石结束后,搬运同样是横亘在眼前的一大难题。
首先,将300吨巨石从山上运到山脚下,怎么运?翻看老照片,不得不为搬运工人们捏了一把汗。1953年,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与山东省联运公司青岛分公司所书的青岛市搬运公司签订了《搬运大石料合同书》,合同书中解开了半岛记者心目中的很多疑团,比如采石的地点,运输的工具和方式等等。在合同中,明确写到了起卸地点在浮山大金顶。在没有电器设备的年代,他们起运所用的工具其实很简单,“铁纹磨、钢丝绳、千斤顶、滚木、各种车辆及大小木材”。就是这些简单的工具,完成了一次史诗般的运输任务。
1953年7月10日,大石料由青岛市搬运公司起重队工人实施搬运,自开采搬运到半山腰平坦处行走60米。采打时拴上钢丝绳,由山上铺轨溜放,7月11日下午,石料放下山,经过转向、转身,第二次加工后,大石料长14.7米,宽2.92米,中间厚1米,两边厚0.8米,重量约为102吨。此时,离开采已经过了41天。
第二步,去火车站。当时的道路状况,运送如此巨大的碑石,那可不容易。老照片上,巨石和工人们经过了急转弯,过了山环,经过加固后的桥梁,又走过了几个村庄,到达辽宁路市区。
碑心石在运输过程中,得到了青岛人民的大力支持,在运输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内容:
“大料通过三个麦岛拆除妨碍交通的5间房屋及墙垣178米,通过后,修复拆除的房屋和墙垣,赔偿损坏的青苗。在赔偿青苗过程中,王家麦岛、徐家麦岛徐垣琢、徐贤玉等人坚决不要赔偿,并称道‘运石料是为了给烈士们建碑,这是光荣的事呀,几千年也不会有这么一回事,踏点青苗算了什么,况且工人踏得还不多,都是看的人踏的,大家绝不能要政府的钱’,体现出对碑深刻的认识。”
石碑每到一处,沿途都有群众热烈欢迎,麦岛乡村小学的学生们为辛劳的工人们表演节目,浮山所小学的学生们还跳起了舞蹈,《拔萝卜》的歌声妙趣横生。鲜艳的五星红旗递到他们的手中,一路上,工人们收获的是掌声和感动。他们吃住在工地,有时长时间不能回家,这样的场景给予他们的是自豪和满足,“这是一个光荣的任务,为了纪念永垂不朽的烈士,咱有多大力量就得出多大力”,顾广援采访工人时,他们如是回答。
就这样,石碑上了火车,一路运到北京,1953年10月13日上午10时,抵达京城。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所属职工及铁路工作人员百余人,在车站上举行了热烈的仪式,欢迎护送大石料来京的全体工作人员。
任务完成了,青岛市搬运公司起重队的17名搬运工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顿饭,并在北京合影留念。他们的代表得到了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和表彰,并带回了印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字眼的文化衫和奖章。
碑心石运到北京后,纪念碑工地也在按照建设计划稳步推进。1955年3月10日,纪念碑的碑心石安装完毕。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隆重揭幕,“青岛心”展示在了全国人民眼前。
新闻推荐
上海华山医院老中医亲临青岛公益问诊 肿瘤秋季易反复 饮食调理很关键
秋季天气变化无常,人体自身代谢机能下降,免疫力低下,肿瘤患者对病毒的抵抗力更差,导致病情极易出现反复。”上海华山医院...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