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活字典”合上了最后一页

青岛早报 2019-09-13 06:08 大字

9月10日下午4时30分,青岛城市历史的见证者、被誉为“青岛活字典”的鲁海先生因病离世,享年87岁。

鲁海,原名鲁约翰,笔名申生、沙人、灵心、齐山等。 1932年生于青岛,祖籍山东泰安。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曾任青岛市图书馆馆长、山东大学兼职教授、青岛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著有《鲁海文集》《中国古代图书》《话说青岛》《民国往事》《作家与青岛》《青岛与电影》《青岛与戏剧》《青岛思往录》等38部作品,在报刊发表各类文章3000余篇。

留下遗嘱要求一切从简

9月12日上午9时,鲁海逝世告别仪式在青岛殡仪馆举行,亲朋好友20余人前来送他最后一程。 “一切从简”是老人生前在遗嘱中特意提到的,家人也遵从他的遗愿,并没有搞大规模的追悼。鲁海的孙子鲁继勇告诉记者:“爷爷去世前的最后一刻,家人都陪在身边。他生前留下了遗嘱,要求一切从简,不要叨扰太多的人,也不要搞大规模的追悼活动。”因此,鲁海去世的消息只告诉了家中的亲戚以及他生前的几位好友。虽然如此,在告别仪式当天,还是有不少岛城市民闻讯赶来,原本既定的告别厅显得极为拥挤,不得已临时更换了告别厅,以满足大家为这位老人送行的心愿。

病痛中仍关注文史动态

87岁的鲁海老人离世前一直备受病痛折磨,前年冬天因为心肌梗塞曾送医院急救,住院治疗期间又患脑梗,所幸有惊无险,经过治疗后回家静养。病痛的折磨使得鲁海老人的身体状况以及精神状态不太好,“已经没法出门了,每天的活动空间就是从卧室到客厅。 ”但是鲁海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即便疾病缠身,仍关注着这座他所热爱的城市的变化以及文史动态,经常通过微信与岛城的文史学者以及相关人士沟通。据透露,在离世的当天上午,鲁海还给许多文史后辈发去微信,关心他们的创作动态以及研究近况。而鲁海老人的朋友圈在9月份也几乎是天天更新,内容皆是青岛文史的发展动态以及文坛好友的创作消息。

用人生为故乡写下注脚

曾有人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来形容鲁海之于青岛的关系,这再恰当不过。曾自嘲“一辈子都在收集青岛”的鲁海,在青岛文史研究领域称得上是灵动的“活字典”、行走的“搜索引擎”与有求必应的“哆啦A梦”,他的价值,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年高德劭,而是深具路标一般的指向与力量。

文学才是他的底色

自20世纪40年代起,鲁海开始文学创作——1944年,在刚刚出版的 《地瓜干》杂志上写下《请尝一尝青岛地瓜干的味道》;1945年,他模仿何其芳开始文学写作;1946年,发表了第一篇散文《迎春花》;1947年,他在礼贤中学组织发起春园文学社,与同人一道出版油印刊物《春草》《微光》;1948年,参加青年文艺研究会……

2016年,在青岛文学馆,在“春园依旧——鲁海文学文献展”开幕式与“鲁海的文学发现”座谈会上,鲁海曾表示,1947年是其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的诗歌、散文开始发表到《申报》等北京、上海的报刊上;在这一年,他还参加了《平民报》文艺副刊《新血轮》举办的青岛文学座谈会,这是一次20世纪40年代后半叶青岛本土新生文学力量的“集结号”。

他渐次认识了后来成为青岛文联副主席的山音(吕寰)、领导“青年文学研究会”并在上世纪50年代编辑《青岛日报》副刊“工人文艺”(《青岛文学》前身)的孟力、《平民报》的副刊编辑笑燕(鲍运昌)、诗人刘绪萱等等,这些都是被列入青岛文学史的名字。

纵观70多年的文学足迹和文史研究工作,鲁海依然觉得文学是他的底色,是所有后来的开始。

图书馆里辛苦耕耘

1956年,鲁海将自己保存的3种文学杂志《民民民》《地瓜干》《治平》捐给青岛市图书馆,弥补了这3种文学杂志的留档空白。自北京大学图书馆系毕业后,鲁海一直供职于青岛市图书馆,并曾于20世纪80年代担任青岛市图书馆馆长。

深厚的图书馆学专业背景,促使鲁海在目录学研究领域多有深耕,著有《现代目录学概论》《山东地方志纵横谈》等专业著作。另外,鲁海还著有《中国书史研究的发展》《情报学与目录学》《论藏书、目录与治学的关系》《文字的发明与图书的产生》《目录学的回顾与前瞻》《书目情报服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论文献检索》《论现代作家个人著述目录》等图书馆学的专业论文。

图书馆学框架下的版本目录学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鲁海的文史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方法策略与独特的视阈。

丰富地方文史版图

在鲁海的头脑中,有清晰的青岛人文景观脉络,他注重对文化名人的亲历、亲查与亲访,“以自己的博闻强记和融会贯通,为青岛本土历史的整理、发现与研究,提供了多维的路线”。

鲁海的父亲鲁寿山1922年从泰安来青岛谋生,先后在大港做过苦力,在国际俱乐部当过服务员、主管。在鲁海的成长中,他亲历与见证了青岛这座城市发生的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这为他后来研究和发掘青岛历史打下铺垫。

自1979年在《山东文学》发表《老舍与青岛》起,鲁海开始沿循前人的脚步,丰富与谋就自己的地方文史版图。

他曾采访过沈从文、萧军、徐中玉、臧克家、卞之琳、贾植芳、赵清阁、吴伯箫、曹禺、陈伯吹等30多位在青岛工作或生活过的作家,曾访问过王度庐、许地山、田汉、郑振铎、孟超、李白凤等文人大家的妻子或儿女,为青岛的文史研究与整理留下了很多非常珍贵的一手资料。

2016年,“鲁海说青岛”丛书集合出版,《话说青岛》《青岛掌故》《青岛老楼故事》《青岛老街故事》《青岛老报故事》《青岛老校故事》《青岛老字号》《青岛与电影》《青岛与戏剧》《名人与青岛》《作家与青岛》等沉甸甸的11册书,是鲁海用自己的人生为故乡城市写下的注脚。

新闻推荐

惊魂48分钟俩落海渔民获救

9月11日晚,在青岛港的救援下,俩落海渔民获救。青岛港供图本报青岛9月12日讯(记者赵波通讯员刘春修)11...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