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蝶变 书写制造业传奇

青岛早报 2019-09-12 04:52 大字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制造业突飞猛进的70年。作为鼎鼎大名而又低调内敛的青岛卷烟厂,70年来,这家国企身上都留下了哪些制造业的烙印呢?近日,记者来到这家企业,探寻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青岛制造业的演进与变化。

企业今年恰好100岁

刘学光,青岛卷烟厂名副其实的 “老人”,新中国成立前,其外公就在该厂工作,母亲亦然,到1975年,刚满17周岁的他正式迈进这家工厂的大门,直到几年前退休。刘学光这辈子与青岛卷烟厂结下了不解之缘,跟记者聊起工厂的历史变迁自然也是如数家珍。

“工厂的前身是‘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成立于1919年,至今恰好100年。 ”刘学光告诉记者,最早的时候,1919年,大英烟草公司在青岛商河路大港车站对面设驻青岛办事处,承转海陆运输烟叶任务。到1923年,办事处在原址购买了5亩地,建了一幢临时工房,由澳大利亚运来13台卷烟机,招收工人300名。同年底,在青岛市孟庄路、下洼路、埕口路一带,租地建设新厂。

从5亩地发展到546亩

据刘学光介绍,早在1936年,其母亲就已经在卷烟厂工作,解放后继续在厂里工作,而自己,也算是在厂里长大的孩子。 “新中国成立后,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工人热烈的欢呼声中缓缓升起。青岛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卷烟厂,工人成为工厂真正的主人,我母亲就见证了这光辉的时刻。 ”刘学光笑道。

“现在的工厂不一样啦,2006年,青岛卷烟厂进行技改,由市北区迁至崂山区,从最初的区区5亩地,到如今仅仅株洲路园区就546亩,从孟庄路到株洲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们的国家在发展,企业同样在蝶变。”刘学光告诉记者,从刚刚进厂时稚气未脱的青葱少年,到如今业已花甲之年,自己同样感受到了工厂蝶变、国家富强的获得感。

创造江北首个“100万箱产能”

厂区的变迁、面积的扩容,仅仅是青岛卷烟厂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基础层面的变化。要看这家国企蝶变的核心元素,自然应将着眼点放在生产模式上。 “最初的时候,工人们都需要人工分拣,通过人工压实后才能通过设备切丝,如今这些都已经全自动化啦! ”刘学光说,70年蝶变,生产工艺的改进是企业生产不容小觑的一环。

刘学光表示,自己进厂工作之前,当时的设备一分钟只能生产60-80包香烟,1976年以后,伴随设备迭代,产能就达到了每分钟100-120包,1992年产能再次增加到每小时300包以上。 2012年,卷烟厂引进的最新设备已经能达到每分钟800包香烟,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迭代,使得这个最初每天只能生产50箱左右香烟、一年不过2万箱的厂子,2007年成为江北第一家年产量突破100万箱的卷烟厂。 2018年,青岛卷烟厂完成工业总产值111.37亿元,同比增长7.3%;实现税金72.90亿元,同比增长5.6%。

新闻推荐

5个进球他参与了仨

在北京时间昨日凌晨结束的2022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首度出战的中国队兵不血刃以5:0大胜弱旅马尔代夫队,拿到了预料...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