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四 筑梦深蓝,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

农村大众报 2019-09-11 13:47 大字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海洋一直是青岛的一张特色名片。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岛市立足海洋优势和特色,坚持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在新时代,青岛深入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国际海洋名城建设,努力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率先走在前列,当好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生力军。

小海藻

做成大产业

除了食用,海带还能用来做什么?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可谓把海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他们不仅从海带中提取海藻酸盐和功能糖醇等,作为食品添加剂,还进一步把相关提取物做成化妆品、医疗用品、保健品和有机肥。

从制碘厂起步,50多年间,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延伸以海带、巨藻为代表的褐藻产业链,把一棵小海藻做成健康大产业。

近日,记者走进明月海藻科技馆,展厅内,依托褐藻提取物研发的面膜、护手霜、药品、医用纱布等,让人大开眼界。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际封锁,我国严重缺碘。根据当时中央领导的指示要求,国家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海带制碘的发展规划。1968年10月,胶南海洋化工厂在此特殊背景下成立。这个工厂成为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

胶南海洋化工厂不仅是全国最早的海藻加工企业之一,也是世界上较早利用海带同时提取碘、甘露醇、褐藻胶的生产企业。到1974年,其碘产量占全国的10%,成为全国最大的制碘企业。

1979年1月,胶南县划归青岛市,这为海洋工业的发展带来更加有利的条件。到1983年,经过国家投资和企业自筹资金,胶南海洋化工厂建成一条年产1500吨胶、800吨醇和40吨碘的生产线,生产能力有了质的提升。1999年,第一条海藻酸钠生产线试车投产,成为明月海藻公司主业生产的重大转折点。

进入新世纪,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中国海藻学奠基人、中科院院士曾呈奎的指导下,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海藻研究中心。2005年,万吨糖醇生产线建成投产,成为明月海藻集团第二大主导产业。

2010年后,公司进入快速转型发展阶段,食品生产线、医疗器械生产线相继投产,企业逐步将海洋功能产品、海洋化妆品、海藻生物医用材料、海洋生物肥料四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如今,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企业,主要从事海藻酸盐、功能糖醇、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化妆品、海洋生物六大产业的研发与生产。主导产品海藻酸盐,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40%、30%以上,稳居世界第一。在将小海藻打造成大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明月海藻集团自身也实现了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同时,公司拥有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海藻类肥料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高层次科研平台,先后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企业的海藻科技馆目前已被授予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青少年成长教育(西海岸)基地,近两年累计参观人数达到12万人次,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洋经济、海洋工业旅游的亮点名片。

科研创新,

海洋经济迈向深海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深耕海洋,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集聚全球一流“科研实力+海工装备”,一系列世界级成果在这里诞生。

2017年6月,世界上最大的深海养殖设备——世界首座全自动深海半潜式“智能渔场”交付;

2017年9月,世界最大散货船——新一代超大型40万吨矿砂船顺利出坞;

2018年5月,我国首次自主集成的世界级“海上石油工厂”——“FPSOP67”交付启运巴西;

目前,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内正在建设的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长超300米,宽约74米,光甲板就有3个足球场大,整个项目的用钢可造3万辆轿车,能够对海上原油、天然气进行初步加工、储存和外输。排水量和生产能力都是世界最大。

……

这些世界之最的标签,正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科研创新和海洋经济迅猛崛起的真实写照。

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新区坚持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承接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更加注重经略海洋,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集聚高端海洋科研机构、人才和要素,逐步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集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孵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全链条。

先后引进了以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为代表的10余个“中字头”海洋科研平台;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基因库等一批“国字号”科研平台先后投入使用;市级以上涉海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达到75家,海洋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加快科技人才集聚发展,海洋领域高端人才达到65人。其中,引进或合作的院士11人,千人计划专家和泰山学者等32人,增强了源头创新能力。

西海岸新区用多项政策,推动海洋科技企业发展,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探索海洋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同时完善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形成海洋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在科研创新推动下,新区先后获批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船舶与海工特色产业基地。其中,海西湾国家级修造船基地是全国四大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之一。2018年,新区完成海洋生产总值1182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5.5%、占全省的7.4%、占全国的1.4%;自新区获批以来,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2%,占全区GDP比重达到了33.6%,海洋经济呈持续稳定发展态势。

重现碧海蓝天,

打造世界最美海湾

7月中旬,正值伏天。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风河入海口处,海风习习,涛声阵阵;海岸周边,绿树和青草连片。附近的“风河浆影”驿站,游客进进出出。几年前的这片海岸,却是另一番模样。

多年来,养殖户在海边违章建设养殖池、看护房,不仅影响海岸景观,更破坏了海岸生态,污染了海洋环境。

西海岸新区有282公里长的海岸线。打造碧海蓝天、洁净沙滩的海洋环境,对新区和青岛市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自2015年起,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研究并开始组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并成立青岛海西蓝湾开发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推进。2016年3月,正式启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制定《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工作方案(2016-2018)》,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通过实施“拆违建、清岸线、调项目、修慢道、植绿化、保文化”等六大任务完成约137公里海岸线整治工作,以还原海岸线自然面目,保护近岸自然风貌和历史文脉,将青岛西海岸蓝色海湾打造成世界级最美海湾。

青岛海西蓝湾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孙静超介绍说,截至目前已完成130公里海岸线清理,累计拆除各类违章建筑约64万平方米,拆除各类养殖池585万平方米。随着退养还滩的实施,自然海岸线逐渐恢复。

违建清理完后,2017年10月,项目建设全面启动。项目全长约78公里,总投资约3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海岛与海域保护资金1.965亿元。项目建设主要以恢复自然生态面貌、减少人为干预、不过多破坏原有自然生态环境为原则,利用现状进行景观提升及景观节点打造。内容主要包括岸线修复,利用现状道路改造及新建蓝湾路、自行车道及滨海慢行道,利用原有看护房基址打造观景平台,通过栽植适应海边环境植物物种进行景观提升,设置导视系统,新建停车场、服务驿站、给排水及亮化智能化等配套服务设施。

“风河浆影”驿站占地300多平方米,上下两层,配套建有卫生间、自动售货机、共享自行车停放区等,游客到此,可以享有多种服务。

孙静超表示,在项目建设中,对标世界知名海岸,聚焦“车行观海、步道亲水、慢道骑行、平台观景、驿站休憩、视觉通廊”六要素,按照“注重自然、依托原貌”原则推进项目建设。此外,建设过程中充分挖掘新区人文历史文化,将人文历史典故进行景观节点打造,保留历史文化印记。

只有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在抓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西海岸新区正全面落实“河长制”,完善推行“湾长制”,探索建立“岛长制”,实现河流、海湾、沙滩、海岛管理责任全覆盖。严格执行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落实海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制度,确保海洋生态安全。

新闻推荐

硬科技孕育前沿业态新技术变革传统产业 崂山区:厚植“独角兽”成长沃土

◆独角兽企业是衡量一个区域创新创业生态和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拿出最优质的资源、政策、服务,厚植...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