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入学记忆 同样的青春年华 大学是人生一个重要阶段的开始。来自五湖四海的同龄人汇聚同一个校园,共同追逐青春梦想,是很多人一辈子挥之不去的记忆。9月1日,又是
校园环境在变 求知欲望没变
“学校好大,环境好美。”这是南昌大学给大一新生谢金利的第一印象,4人间宿舍,还装了空调。“不努力学习就辜负了这么好的环境。”
上世纪70年代末,校园环境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大学新生对新知识、新本领的渴望是一样的。“一个宿舍八张床,七张睡人,一张用来放行李。”再过两个月,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孟子为就要退休了,但40年前的大学时光依然历历在目。他说:“和现在比,当时的教学设施、设备很简陋,但大家整天把头扎进书堆里,一心读书。”
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居民万新荣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大学时读了很多书,班级也经常组织活动,看电影、郊游等等。”万新荣说。万新荣在青岛上大学,学校离家非常远,那时通讯技术落后,只有把对家人的思念写在信纸里。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毛国刚则要幸运得多。“宿舍已经安装了电话,购买一张电话卡就可以打电话回家。”毛国刚1998年上大学,那时候宿舍不仅有电话,台式电脑也可通过电话线接入互联网,但网速极慢。
今天,无线网络覆盖校园,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标配。“食堂饭卡用支付宝办理,我们身上都不用带现金。”云南大学新生刘雨欣说,WiFi覆盖了整个校园,随时可以跟家里人微信视频联系。当然,随时也能接入学校图书馆资源,查阅海量学习资料。
交友方式在变 同学友谊没变
1978年,24岁的张建民从湖南湘潭县的偏远农村出发,提着一口杉木板做的中型原木箱,怀揣着36元钱,走进位于省城长沙的大学校门。木箱子里装了笔记本、钢笔,还有洗脸盆、热水瓶……
“印象最深的是师兄师姐们都很热情,带领着我们办好入学手续,还领回了一堆票证,包括开水票、洗澡票等。”65岁的张建民回忆起40年前的青春岁月依然心绪难平。
和张建民一样,刘婵上大学第一天印象最深的也是迎新的学长。1996年,刘婵考取湖南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我记得,当时报到是在学校的老体育馆,高年级的学长给我们做引导。”刘婵说。
进入大学,性格开朗的王崴如鱼得水。“我参加学生社团,也进了学生会体育部,不仅可以认识很多人,还锻炼了交际和组织活动的能力。”王崴现在是云南一所高校的教师,他说大学社团和学生会的那段经历让他受益至今。
得益于网络的便利,谢金利刚确认被南昌大学录取时,就通过贴吧找到一个二维码,加入新生微信群。还没开学,她就“认识”了上百名新同学。
资助方式在变
关爱之情没变
李俊兰今年考取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她家曾是江西上饶市广信区湖村乡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已经脱贫但依然享受扶贫政策。
“获得入学资助5000元,路费补助1000元,还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8000元。”李俊兰说,教育扶贫政策让她不用为学费和生活费担心,可以安心学习。
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的政策并不是新鲜事。万新荣告诉记者,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他来到位于南昌市的高招办,凭贫困证明,他领到10元资助。“那时候10元可是不小的数目。”万新荣说,作为贫困生,上学期间不仅免学费,每个月还有生活补助金,除了伙食费每月还能剩两元钱零花。
毛国刚老家在鄱阳湖边上,他家在1998年的大洪水中受灾严重。核实他家受灾情况后,江西农业大学给他免除了一半学费,还为他申请了3000元助学贷款。
如今,除了助学贷款,还有贫困补助、奖学金、助学金,财政资金、企业和个人捐赠,对贫困学生的捐资助学政策不断完善。
多读一点
开学行囊见证社会变迁
天猫最新数据显示,除了手机、电脑和平板之外,2019年大学生的开学行囊里又增添了“新三样”:电子书、按摩仪、平衡车。
从大学生的行囊中,可以透视经济腾飞、社会转型的诸多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很低,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70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升,2018年就达到28228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近60倍。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严飞说,从大学生入学“三大件”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社会发展的显著变化,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的是家长对于教育投资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回报的进一步期待。
70年间,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1952年,全国普通高校开始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当年共录取新生6.6万人。1977年,高考大门重新打开,570万名应考者走入考场,录取率为4.8%。2018年,中国高校招生790.99万人,毛入学率已达到48.1%。2019年预计毛入学率将超过50%,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王健华教授说,“现在,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很大,大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个人价值的追求更加多元。”但同时,她期待,“应加强培养年轻人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在不断扩大国际视野、实现自我的同时,深深扎根脚下的土地,努力回馈社会”。
(来源:新华社)
新闻推荐
今天是第35个教师节,岛城10余万教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教师职业更加受人尊重,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