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坐十年冷板凳 突破“光谱模块”技术 青岛崂应海纳总工程师王新全专注研发 带领民企打赢技术攻坚战
一台便携式气体分析仪,一开机马上就能检测出周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这台神奇的设备就源自青岛的一家民营企业——青岛崂应海纳光电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崂应海纳),而更令人感到骄傲的是,这台设备中最核心的零部件——光谱模块,完全由崂应海纳自主研发出来。
一个黑色的小盒子,两端插上小塑胶管,这个名为光谱模块的小盒子看似不起眼,但却是很多空气检测设备的“中央处理器”。一直以来,在空气检测设备领域,这个小小的中央处理器长期被外国企业所把控,国内企业通常扮演着“总集成商”的角色。青岛崂应海纳光电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新全博士和他的团队共同研发光谱模块,打破了外国企业的垄断地位。凭借着在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崂应海纳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跳跃”。
自研“青岛芯”
2018年,一台新型的智能环境空气臭氧监测仪亮相崂山区大气监测站,首次实现了臭氧的便携监测。更令人值得骄傲的是,这款监测设备,它有一颗“青岛芯”。在王新全和他带领的光谱技术团队的努力下,攻克了光谱模块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也让崂应海纳这家民营企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谈起凝聚了团队心血的光谱模块,王新全充满了感慨。“别看这么个小小的零部件,却是整个机器的中枢系统。”此前,崂应海纳所生产的气体分析仪的光谱模块主要从国外进口,不但价格高,还经常被“卡脖子”,供货方不仅掌握着定价权,同时生产企业还面临着随时断供的风险。王新全和他的团队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攻坚克难,自主研发出了适用于环境检测仪器的光谱模块。王新全通过比较发现,采用了自主研发光谱模块生产出来的产品,其表现要优于进口光谱模块产品。
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崂应海纳也更加从容,无需再从外国企业采购核心零部件,无论是从生产还是销售上都占据了更多的主动权。
十年磨一剑
光谱模块的研发成功可谓“十年磨一剑”。尽管光谱模块的研发只有不到两年时间,但却凝结了王新全十余年科研生涯的心血。王新全介绍道:“别看这只是个小盒子,但里面却包含了光学、精密机械、电子、软件、算法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从中科院获得光学博士学位后,王新全在光学领域辛勤耕耘了十年有余,尽管光学算是比较冷门的学科,但这个冷板凳王新全一坐就是十年。博士毕业后,王新全留在了中科院潜心从事光学仪器方面的研究。身在象牙塔里的他也深深地感受到,实验室里研究的虽然都是尖端的技术,却很难应用到具体问题之中。
在一次产学研交流活动中,他接触到崂应海纳,并且在与企业深度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所研究的方向与企业产品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谋而合。2017年,王新全辞去了中科院的“铁饭碗”,来到了崂应海纳。王新全告诉记者,海纳光电最吸引自己的地方就在于,公司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让曾经只能躺在实验室里的技术变成了生产力。
向国际看齐
在王新全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小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上千份各种各样的广告单页,这些都是介绍国内外环境检测产品的单页,它们是王新全到全国各地参加展会时搜集起来的。王新全说:“知己知彼嘛,我们不但要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产品,也要了解行业发展动向,看看其他厂家都在干什么。”除了研究市场发展动向外,王新全还延续着科研生涯中的习惯,每周都要抽出时间看看行业内发表的最新论文,了解光学领域正在发展的新变化。
王新全表示,用自己的所学做最好的光谱环境监测仪器是他多年来的一个梦想。“在崂应海纳这个平台上,我们汇集起了各个专业的技术精英,团队实力在不断增强,我们已经将非分散紫外、非分散红外、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多种光谱技术及其产品列入发展规划,几年之后我们将会有一系列高端光谱环境监测仪器推向市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新全牢记自己的使命,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踏实肯干、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时刻发挥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团队上下拧成一股绳,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创新。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李沛
新闻推荐
早报9月9日讯在学校旁边安个家,省去了两地奔波的舟车劳顿。9月9日下午,6中、9中、实验高中、19中、39中等5所外迁高中总投...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