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潘贵才 曲艺多面手

青岛早报 2019-09-09 06:16 大字

在青岛的曲艺发展史上,潘贵才是一位值得大书一笔的曲艺名家:姜昆本人几乎每次来青,都会说到1993年央视春晚,他与唐杰忠合说的相声《楼道曲》(原名 《艰难历程》)之所以能够脍炙人口,要感谢青岛的创作者潘贵才;赵保乐也在诸多场合感谢潘贵才、王锐等青岛老艺术家的提携之恩,当年,这些老艺术家们甘当绿叶,为他捧哏、带他提升业务能力,所以才有了他现如今的成绩……而潘贵才的曲艺成就绝不仅限于此,话剧、歌剧、相声、电视剧、评书等诸多门类均有涉猎,且能演能写,极为出彩,因此他也被称为是青岛曲艺界的“潘鬼才”。

苦中作乐;

艰难生活练成曲艺多面手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文艺创作最为鲜活、丰沛的灵感来源就是热气腾腾的生活。而对潘贵才而言,幼时的艰难生活反倒促成了他的曲艺初启蒙。幼时的潘贵才,家境贫寒,母亲在他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一人拉扯他长大,家中不多的收入来源就是在大连复兴里附近经营的菜店,“当年老父亲闯关东去的大连,大字不识一个,每天忙于糊口,只能放任我一个人四处游玩,而在父亲经营的菜店对面,就是大连京剧院的大众剧院,那便成为了一个无人看管的孩子的游乐场。”潘贵才回忆说,每天瘦小的他混迹在观众人流中进入剧院,演什么就看什么,看什么都喜欢,渐渐地,剧场的工作人员也认识了这位痴迷于舞台演出的小孩,并开始让他跑龙套,二龙出水、扯四门、大摆队、倒拖靴等,这些京剧行话张口就来,唱念做打的基本功也练得扎实,令不少专业的京剧演员咋舌。这个阶段,潘贵才的创作才华也小露峥嵘,《十六轮手枪》《苍蝇是怎么变成飞机大象的》等练笔小文章刊登在了大连当地的《新少年报》上。 14岁的时候,潘贵才举家迁往青岛,正好赶上了青岛曲艺团招生,年纪轻轻却有着极为丰富舞台经验的潘贵才经过重重考核正式成为了一名曲艺演员,舞台上的潘贵才能说能唱也能演,快板书、相声、话剧、京剧,甚至是舞蹈,都难不倒这位多才多艺的年轻人。也正是因为潘贵才的出色表现,后来当青岛的曲艺团、话剧院、歌舞团合并成一个文工团时,就只保留了他一个人的专业演员资格,后分配到话剧团,被相中出演了话剧《南海长城》的男主角林望高。仅这一部剧目演出了几十场,这对非科班出身的潘贵才来说,“提升太大了,在话剧舞台上的历练,让我知道了什么叫抒发、什么叫贯穿、什么叫动作。 ”后来,潘贵才将这些在话剧舞台上的收获融入到了相声表演的舞台上,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相声表演风格,受到欢迎。

曲艺传奇;

一人拿下牡丹奖三大奖项

活跃在艺术表演的舞台上,潘贵才如鱼得水,而旺盛的表达欲望也令他开始了笔耕不辍的创作。牛刀小试,为部队官兵创作的《洗衣歌》,快板书 《送钥匙》等作品就获得了全军文艺会演优秀奖,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我从小就是听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长大的,老想把它们写下来,比如相声《创业杂谈》,里面说到了当时不学文化念白字的年轻人,相声中的主角单(shàn)国瑞,被白字先生念成了“单(dān)口喘,我当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还不识字呢,但是后来弄明白了,写下来,特别有趣。 ”

而令潘贵才名声大噪的相声《楼道曲》,最初名为《艰难的历程》,不过是他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无奈嘲讽,“当时我家住在南京路109号,爱人是子弟小学的音乐老师,会弹钢琴,可是楼道里堆满了各种杂物,蓑衣、破麻袋,以及私自搭建的煤屋子……想要搬上一台钢琴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为此我的爱人还跟邻居吵了一架,这也成为了我的创作灵感。 ”相声中“同志们加把劲儿哟”的号子,还有“姥娘的臭袜子”都成为创作者对当时窘况的一种嘲讽。

诸如此类的作品在潘贵才的创作列表中不胜枚举,小品《工会主席的晚餐》参加了全国总工会举办的首届小品大赛,好评如潮;创作的16集儿童电视连续剧《我要长大》在上世纪80年代的每个假期都在央视播出,收视盛况堪比当年的 《还珠格格》;为了迎接香港回归,潘贵才又创作了歌剧《六喜临门》;而在青岛广播电台演播刘知侠的小说《铁道游击队》时,更是万人空巷……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潘贵才创作的小品《上梁大吉》在1995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曲艺节牡丹奖评选中一举拿下了创作、导演、表演的三重奖项,中国曲艺节是全国性曲艺艺术专业奖项,是曲艺界的最高奖,潘贵才一人分获三奖,也成为了至今为止难以打破的一个纪录。

天妒英才;

难再创作成为最大遗憾

49岁,潘贵才正处于最为旺盛的创作阶段,但天妒英才,一场车祸让这位才华横溢的“鬼才”的艺术生命戛然而止。当时潘贵才为山东电视台文艺部的特聘创作员,每年的春晚都是他最为忙碌的时候,济南、青岛两地跑,高速路上出了车祸,导致脑干受伤断裂,多年处于昏迷状态。

现如今,潘贵才的身体状况已经恢复得不错,但无法继续创作成为了他的最大遗憾。潘贵才回忆说,当年在曲艺团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9.5元,生活的清贫并没有阻碍他创作的激情,“那时候,没有什么创作任务,也没有什么稿费之说,想写就写,酣畅快意,每天最兴奋的时候就是手持香烟,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潘贵才告诉记者,自己有个不好的毛病,每次写东西的时候就爱抽烟,“七分钱一盒的一支笔香烟,一天能抽三盒。 ”

除了爱抽烟,潘贵才还有一个自己都没有觉察到的小习惯。潘贵才的爱人孙老师告诉记者,每当潘贵才处于紧张的创作情绪中时,手里就会不自觉地拿起一张纸巾捻来捻去,通常一个作品写完了,桌子脚下一片白色的小纸球,而这个“毛病”甚至在他处于植物人的状态时也没有改变,孙老师告诉记者,为了唤醒昏迷的潘贵才,她经常要跟病榻上的潘贵才对话,每次说起他的作品来,潘贵才都会眼角落泪,双手还会不自觉地捻来捻去。

现如今,潘贵才依然关注着曲艺的发展,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观球赛、品曲艺,动辄会落泪,爱人孙老师每次都会贴心地在沙发边上摆上一盒纸巾,孙老师告诉记者,“热爱曲艺的人,一定是感情充沛的人,潘老师每次看到激动时,眼泪哗哗流,却什么话都不说,我猜他一定是着急于曲艺的创作现状,心有余而力不足。”采访中,潘贵才几度哽咽,他说,“如果不是我的身体出了问题,我能写出多少作品啊! ”

本版撰稿 记者 周洁

新闻推荐

18岁的青春这样启航 三代大学生的入学记忆新华社记者 沈洋 袁汝婷 白靖利

大学是人生一个重要阶段的开始。来自五湖四海的同龄人汇聚同一个校园,共同追逐青春梦想,是很多人一辈子挥之不去的记忆。...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