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海尔员工被开除,背后是嬗变的企业文化
■观察家
随着我国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更多元的企业文化引进来,以往不少企业那种简单粗暴的员工管理模式,开始越来越不受欢迎,也越来越需要法律的审视。
近日,青岛海尔集团4名员工因为午饭后休息,被巡查人员发现并拍照,随后被公司开除,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6日,海尔集团发布情况说明:所述四名员工并非在休息时间午睡,而是于工作时间在公共接待场所睡觉。行为属一级违规,按规定应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在非休息时间且在公共接待场所睡觉被开除,如果严格按照当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来看,确属照章办事。2011年6月,海尔集团发布的《海尔集团员工行为规范(试行版)》对员工违规行为及后果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公司将违规分成三级,违规事项达到105条之多。“在公开场合午睡”,就属于被海尔列入直接开除的“一级违规”情形。但既然如此,此事又为何在舆论场引发物议纷纷?
都知道海尔是一家管理极为严格的企业,坊间长期流传着张瑞敏一把铁锤砸毁76台冰箱,成功坐稳国内家电“一哥”的故事。而其内部“能者上、庸者下”的“赛马不相马”理念,也为海尔培养了大量年轻人才,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力。某种程度上,海尔之所以能成为国内家电领域的领先者,与这种严格的企业文化分不开。
应看到的是,在海尔崛起之初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大幕刚刚拉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被众多沿海企业奉为圭臬的管理金线。在市场、效益等概念刚刚进入中国社会的当初,企业对员工的刚性管理,有其现实意义,但劳动者自身的诸多权益,也被无形地忽略掉了。
但是,随着我国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更多元的企业文化引进来,以往不少企业那种简单粗暴的员工管理模式,开始越来越不受欢迎,也越来越需要法律的审视。这次海尔员工被开除所激起的舆论反应,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应当承认,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每家企业都有一套适应自身的管理制度。不是说,一家企业一定要明确给予员工午休的权利,事实上,这四名员工在公共接待场所睡觉,确实有碍观瞻。但是,从常理来看,这并不是一件不可饶恕的错误,除了直接解除劳动合同,或许用警告、罚款等梯度处罚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
这样的事情,在海尔并非只发生过一次。据报道,此前有海尔15年的老员工代人打卡被开除,但当事员工辩称,自1999年3月到海尔电冰箱公司工作,其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没有任何的旷工行为,也未给海尔电冰箱公司造成任何的经济损失。对这样的一个老员工,因为替人打卡就被开除,已经涉嫌违反劳动法。
舆论之所以热议此事,是因为人们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文化倾向于灵活、开放、包容。这不仅体现在可以提供24小时食堂、健身房等硬条件上,更在于,在处理与员工的关系上,也更柔性,更加注重法律合规,而不会因为一点琐事,就直接将其开除。
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能打造和谐共生的雇佣关系,其实也能激活员工的创造力,给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海尔这次开除四名员工,虽然符合公司内部规定,但处理方式终归过于刚烈,已经与时下社会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其遭遇杯葛,并不让人意外。其实,在更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下,简单粗暴的企业文化已经越来越难以获得社会认同。怎么在企业效率与员工权益间保持平衡,是一家优秀的企业应该思考的事情。
□王言虎
新闻推荐
伴着海浪声声,听现场乐队嗨起;围坐社区广场,看精彩文艺节目。这个夏天,夜青岛的文艺时尚范,尽在“青岛夜色美”街头文化艺术汇...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