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艺校普高班的一堂语文课 十七中名师站上艺术学校讲台从解析名字入手提升语文素养

青岛晚报 2019-09-05 11:16 大字

“老师有个绝技,能通过名字知道你的故事。比如房召鑫,你妈妈是做生意的吧?”青岛艺术学校2019级普高三班的语文课上,青岛十七中名师刘华增站在讲台上,幽默地开始了他的新学期第一课。叫房召鑫的同学惊讶地瞪大眼睛:“老师你怎么知道!”台下的学生瞬间就被老师吸引。从神秘的“测字”游戏开始,讲到汉字的本意,再延伸到易错成语的书写,最后理解古文句式,刘华增的课行云流水。本学期他和十七中的一名物理老师到青岛艺术学校交流任教,为职校里的普高班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魅力老师现场说文解字

刘华增柔和地微笑着,自带一股书卷气。扎实的文学功底让他能接住学生的各种提问,见招拆招,最终引导到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上。他请学生介绍自己名字的由来,一个叫韩琳菲的小姑娘站起来,说自己属羊,妈妈起这个名字是想多些“草”,让羊不愁吃。“哦,是为了有饭吃,我觉得你误解了,你妈妈肯定是逗你的。”刘华增像说相声一般的语调让学生们开怀大笑。他告诉学生,琳是玉,菲是花草香气,妈妈是想让她像玉一样纯洁,像花一样芬芳。“中国历史上有个名人,也是像玉一样纯洁,浑身散发着香气,他就是屈原。”刘华增吟诵离骚的诗句,讲述着屈原如何自称美人,挂着香囊飘然而至的形象,信手拈来的典故让课堂充满了乐趣。“王禛禛你们认不认识?”刘华增说的是学生们的班主任,问题一抛出,学生们立刻兴奋起来。禛是吉祥的意思,老师讲解着字形字义,有顽皮的学生笑着建议,以后把“老师好”换成“老师吉祥”。名字是父母的期待,是孩子的终生记忆,弄懂名字能理解父母的爱,开始建立文化自信。

山东大汉一腔柔情收获粉丝无数

身高1.88米,刘华增是典型的山东大汉,但在十七中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对学生们关怀得无微不至。从教20年,每次带高一新生时,刘华增这幅样子总会把全班学生唬住,尤其是那些调皮捣蛋的男孩从不敢造次,生怕激怒他。但这个过程总是短得可怜,一般不会超过三天。因为学生们发现,在刘华增上课或管理他们时,总是表现出超强的耐性和韧性,从不厉声厉色,总是循循善诱。有些学生毕业时跟他说,“刘老师,你也就是样子吓人,心底善良得和我们老妈似的。”更令人想像不到的是,刘华增这样一幅魁梧剽悍的样子,班里大部分学生有什么心事、难事时,不去找女老师,却纷纷来找他说。“上了高中,学生们有啥心事都喜欢找我说,因为我有耐心听他们说,也喜欢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帮他们分析问题。”刘华增说。不仅刘华增担任班主任的班的学生找他谈心,其他几个班里的学生也纷纷慕名而来。在其他老师看来,刘华增管理学生的方式确实是个奇迹。“艺术生和一般孩子不太一样,个性很强,也不太好管理,但你看人家刘老师,看着成天和孩子们嘻嘻哈哈的,从来也没见他批评谁,一样把孩子管得服服帖帖的,真是怪事。”17中一位班主任老师对记者说。“增增”“增哥”“华仔”,山东大汉一腔柔情收获了粉丝们的“芳心”。

普职融通全方位交流

为促进普职融通,以综合高中试点为契机,今年1月艺术学校与青岛十七中签署了联合办学战略协议,双方将定期就办学理念、特色及创新工作进行沟通、交流,定期互派干部、教师到对方学校学习、观摩,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共谋特色办学发展。今年三四月份,学校曾派出70多名文化课教师分期分批到十七中听课和参加教研。“这次十七中选派如此优秀的老师到我校任教,是双方开展深化合作的积极举措,”青岛艺术学校党委书记王伟说道。2019年秋季开学后,艺术学校将从英语、历史、地理三科开始,开展“跟教”活动。以“支教”与“跟教”为平台进行深度交流,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赵黎

新闻推荐

携军训征尘赴京研学收获装满行囊 青岛58中新生开学第一课———践行“十个一”北京研学旅行

8月28日到8月31日,开学在即,在30多位老师的陪伴下,青岛五十八中高一级部700余名新生开始了他们紧锣密鼓的赴京研学之旅。两...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