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书法引出的清末民初旧史
近日笔者机缘巧合,得到一幅行书作品,上书“冬岭孤松”,落款为“金川先生属,壬戌秋书于青岛,恭亲王”。展开看时,让笔者有些激动和诧异。 “恭亲王”与“青岛”有什么关系?恭亲王来过青岛?书法会不会是臆造品?一连串的问号让笔者有些摸不着头脑。刚开始的时候笔者怀疑这是幅假字,就去翻历史,找历史,研究它,根据字的绢、印章甚至腐蚀的痕迹等判定这是真的,那么,“恭亲王”这三个字是如何与青岛联系在一起呢?
排除法找出书法作者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末年有个著名的政治人物,叫奕訢,也就是我们知道的恭亲王。大家看到恭亲王也一定会首先想到他。那本副书法作者会是他吗?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是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道光皇帝第六子,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兄弟,被道光皇帝封为“恭亲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訢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洋人谈判,签订《北京条约》。咸丰帝驾崩后,奕訢与两宫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后又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再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又再度被起用,1898年5月29日逝世。
通过简单分析,此幅书法的作者应该不会是奕訢。因为青岛建制于1891年,而建制后奕訢并未来过青岛。再者从书法中提到的“壬戌”这个时间上看,也不应该是1862年,很有可能是1922年。而翻看历史,在这个时间点上,确实有一位恭亲王居住在青岛,那就是第二代恭亲王溥伟。他曾客居青岛10年,秘密谋划清朝的复辟,却最终以失败告终。
爱新觉罗·溥伟(1880年12月30日—1936年10月10日),清末宗室,道光帝曾孙,恭亲王奕訢长孙,奕訢次子载滢之子。因奕訢长子载澄膝下无子,遂将载滢的长子溥伟过继给了载澄。奕訢去世后,溥伟袭亲王爵位,成为第二代恭亲王,历任官房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禁烟事务大臣等要职。在辛亥革命时期,与肃亲王善耆等人组织 “宗社党”,妄图复辟清室,拒绝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主张整兵一战,是清皇族中的复辟派。
觊觎帝位
溥伟其人风度翩翩,擅长辞令。光绪帝载湉(1871 -1908)去世时,溥伟时年29岁,在皇族近支的溥字辈中,他年龄居长,是首推的继承大统之人。溥伟也认为,自己才干出众,是溥字辈宗室中的佼佼者。祖父(奕訢)更是功高盖世,为大清立下了赫赫功勋,其觊觎帝位之心尤其强烈。谁知慈禧太后最终却选定了醇亲王载沣 (1883—1951)之子、3岁的溥仪(宣统帝,1906—1967)继位。溥伟为此愤愤不已,溥伟的不满,在皇族内尽人皆知。因此在宣统一朝,他受到醇亲王载沣一系的疑忌,未能跻身于权力中枢,只当了一个挂名的禁烟大臣。但他继承了恭亲王府的庞大家业,依然安享荣华。
溥伟虽然呼声很高,但最终没能当上皇帝,查阅历史也可猜出一二。溥伟其父载澄人品顽劣,带坏了同治皇帝,连其父奕訢也恨他入骨。同治皇帝与载澄是亲叔伯兄弟,两人年龄接近。载澄自幼在宫内上书房伴读,与同治气味相投。长大后,载澄经常出没于声色犬马之地,常把宫外的奇闻趣事讲给小皇帝听。载淳亲政后,禁不住诱惑,常与载澄微服出宫,到酒楼妓院宵游夜宴,寻花问柳。此事后被慈禧太后知晓,加之同治皇帝得病后英年早逝,慈禧太后为此事一直耿耿于怀,甚至认为是载澄害死了同治皇帝。
而溥仪是道光皇帝的曾孙、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的长子,而载沣的嫡母,是慈禧太后的妹妹。溥仪的生母,是慈禧太后最信任的大臣荣禄的女儿,而荣禄女儿和载沣的婚姻还是慈禧太后指定的。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是大行皇帝光绪的亲弟弟。所以,无论是血亲远近还是身份尊贵的程度,溥仪都是当之无愧的。这种亲上加亲的关系,必然会作为慈禧太后的首选。在选择溥仪继位的同时,慈禧遗命载沣为摄政王,权领大政。要知道,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只有两个人“以摄政王始,以摄政王终”。一个是入关之初的多尔衮,另一个就是清朝灭亡时的载沣。因此,与其说慈禧太后看中的是溥仪,倒不如说看中的是载沣。由于辈分的原因,载沣是不能当皇上的。因此,把他的儿子推举为皇帝也是最好的选择。
在青岛的往事
清朝灭亡后,溥伟联合肃亲王善耆等人组织建立了“宗社党”,反对南北议和与清帝逊位,对抗革命。随着宗社党主要成员之一的良弼被同盟会会员彭家珍炸死,皇室亲贵犹如惊弓之鸟,纷纷逃离北京。 1912年溥伟到青岛,并投靠德国人。溥伟到青岛不久,胶澳总督卖尔瓦德克便接到德皇命令,要他安排、保护好这位昔日的恭亲王。随后,溥伟将家人接来。胶澳总督还破例允许溥伟在青岛买地建房,溥伟便在汇泉湾畔(今莱阳路)建了一座二层欧式别墅,作为临时居住地。并继续联络清朝遗宦,拉拢冯国璋和张勋来实现复辟,想一举恢复清室。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军占领青岛,他又妄图借用日本势力复辟清室。在日军的支持下,他和善耆搞起了“满蒙独立运动”,并重建已被解散的宗社党,还在辽东一带召纳土匪,秘密组织“勤王军”,为复辟清室费尽心机。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突然病死后,日本政府随之改变了对华政策,将宗社党军队和蒙古骑兵解散,辽南举事落空。 1922年2月善耆病死,溥伟复辟清室少了最重要的帮手。同年秋天,在中国收回青岛之前,42岁的溥伟带全家从青岛移居大连,结束了在青岛10年的客居生活。
溥伟寓居青岛时,康有为曾多次登门拜谒,并有题诗记其事。 1917年,康有为第一次来到青岛,就专程拜谒溥伟。这一天恰逢农历“冬至”,溥伟以皇宫旧俗请康有为吃馄饨,康有为遂写题为《丁巳冬至日游青岛并谒恭亲王殿下于会泉》的长诗。在诗中盛赞青岛美景:“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 ”并复述自己当年“公车上书”中极力反对德国人占领青岛的情形,尤以同溥伟会见为荣。后来康有为再度来到青岛,住进福山路6号(现福山支路5号)的德国旧提督楼。而溥伟此时正要迁居旅顺,在离开青岛前,把许多名贵家具、花草送给了康有为。康有为甚为感动,当场写诗,以此来感谢溥伟。1921年,溥伟曾偕10余人,游览了崂山太清宫许多景点,到宫内各殿礼拜,并题太清宫三官殿匾额:“博施济众”,并留有《登崂山赋》,又作《崂山歌》。笔者得到的这幅书法应该是溥伟离开青岛前所作,这也印证了之前书法中提到的“壬戌秋”的准确时间,就是1922年秋天。单从书法的内容不难看出,溥伟自傲清高的性格和当时复辟失败后的无奈心境。作为皇族宗室,溥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清朝每个出身皇族的人几乎都能写一笔好字,溥伟也不例外。他的弟弟就是我国著名书画家溥儒(溥心畲),是与张大千齐名的著名书画家,在书画界二人并称“南张北溥”。
讲述人:涵晗 记录:王建亮
新闻推荐
自助收银:从好奇尝鲜到享受便捷 青岛创捷中云科技有限公司自助收银机带动传统收银模式转型升级
文/半岛记者胡蕾图/受访者提供去超市只是买一个面包、一瓶水,但是当你准备赶紧付款走人时,收银台前排队的“长龙”却...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