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明星蟹”住进“安全屋”

青岛早报 2019-08-28 06:39 大字

红岛的蛤蜊、会场的蟹,吃了蛤蜊更想蟹,吃了蟹子没白来。 ”这句民谣在岛城广为流传,足以证明会场螃蟹的口碑很高。

虽然未到捕捞季,但是8月26日,早报记者赶到王哥庄街道会场社区了解到,渔民们早已经准备就绪。很多人都预测今年会场螃蟹将迎来丰收季,原因就是青岛的“明星螃蟹”已经住进了海洋牧场的“安全屋”,从2014年以来产量不断提高。

探访

会场螃蟹“明星”养成记

在青岛,会场螃蟹无疑是螃蟹中的“明星”,一般的螃蟹每斤能卖到三四十元,而会场螃蟹每斤要卖到上百元,特别是中秋节期间,往年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了每斤270元。更让人惊讶的是,不管近些年螃蟹的价格如何变化,会场螃蟹每斤都维持在百元以上,这个价格为何如此坚挺呢?会场螃蟹变成青岛的“明星螃蟹”,有什么奥秘呢?

8月26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会场社区做了一番探究。记者在海边码头正好遇见了73岁的老渔民杜臣功,他从18岁开始出海,是会场社区有名的“老把式”。 “我们村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特别是打螃蟹在方圆百里很有名。 ”杜臣功说。

聊起会场螃蟹,杜臣功一下子来了兴致,他指着旁边的会场湾告诉记者:“你看看这片海湾,南边是崂山,北边是鳌山,外面还有小管岛、兔子岛,这里相当于是三面环海,我们这里没有大河入海,海水盐度常年在3度左右,特别适合螃蟹生长。 ”

“我们会场湾盛产各种贝类,早些年村民用蛤蜊皮、蛎子皮烧灰,供建筑用,因而我们社区原先得名‘灰厂’,后来逐渐演化成为‘会场’。 ”会场社区书记杜存功表示,会场社区依山傍海,三面环海,无工业和生活污染。 “会场海湾的滩涂主要以沙质为主,有丰富的贝类资源供梭子蟹食用,保证了梭子蟹充分的食物来源。此外,会场湾冬夏季温差小,水温适宜,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会场湾成为山东半岛南部最主要的梭子蟹繁殖、栖息地。

会场社区渔业主任杜雨功介绍,会场螃蟹味道鲜美,香中带甜,蟹香独特浓郁,“大家所说的会场螃蟹,主要是说从会场海域到长门岩海域自然生长的螃蟹,其生长的海域深度为2米到20米。 ”

杜雨功说,跟其他地方的螃蟹相比,会场螃蟹个头大,蟹钳较长,蟹足长、能“盘腿”。会场蟹两只蟹钳的前半段能互相重叠,俗称能“盘腿”,单侧蟹足可以达到身体宽度的两倍长。通常情况下,一只八两左右的螃蟹,两侧的蟹足展开后,长度能达40厘米以上,“以前我们测量过,一斤半以上的3只会场螃蟹展开蟹足,能赶上一个1.8米小伙子的身高。 ”再就是会场螃蟹的肚皮亮、蟹壳尖。会场螃蟹腹部发亮,尤其是三角脐处发白,蟹壳两端特别尖,不像养殖蟹的三角脐处有一条黑线。

“会场螃蟹名气大,除了跟海域、口味有关系外,还跟我们特有的捕捞方式有关系,因为工艺独特,捕捞上来的会场螃蟹个大肥美。 ”杜存功说,原先渔民使用的网具都是棉纱织成的,棉纱上还要混上桐油,比较结实耐用,上面使用的是梧桐木块当浮子。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这种网具换成了尼龙材质的。尽管材质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个打螃蟹专业村一直延续着一个传统,网具的网扣都很大,只用来打大螃蟹,小鱼、小虾都会被放走。

“肥螃蟹一般是在海水的底层活动,那些不肥的螃蟹在海水的中层活动,跟其他地方的网具不同,我们的渔民使用的是特制网,因为网具只有1米多高,张开后就像一个排球网,中层的螃蟹会游走,只有底层的大螃蟹会顺着潮水撞到网上,而且还不会造成螃蟹断腿。 ”杜存功介绍了他们社区螃蟹网具的独特奥秘。

杜雨功表示,他们社区这种捕捞螃蟹的手艺是代代相传,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永乐年间,自清朝起会场螃蟹逐渐誉满四方,几百年来,当地渔民沿袭着传统技艺,在每年的螃蟹捕捞季收获满满。

“从1998年开始,以半斤重的会场螃蟹为例,每斤销售价格可达七八十元,到了2007年达到上百元,以后就再没有掉到百元以下,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市民知道会场螃蟹好吃。 ”杜雨功说。

2002年,“会场梭子蟹”成为青岛市第一个申请注册的活海鲜商标,在全国成为著名的品牌。 2005年,会场螃蟹被评为青岛市消费者喜爱的名优农产品,2006年,会场螃蟹被评为青岛市名牌农产品。如今,在会场螃蟹的带动下,会场社区有渔家宴40多家、民宿20多家,另外还有馒头加工业户10多家,杜存功表示,社区下一步还将围绕着渔业、旅游、茶叶、大馒头等产业,进一步吸引客源,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新闻推荐

青岛银行蝉联2019“亚洲品牌500强” 为连续三年国内唯一入选城商行,上升14个名次,品牌效应凸显

半岛记者耿方辉8月27日,在香港“亚洲品牌大会”上,世界品牌实验室第14届“亚洲品牌500强”榜单隆重发布。青岛银行凭借...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