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第二文化馆弘文舞蹈团帮助老年舞蹈爱好者圆梦舞台
舞蹈《幸福的日子》参加第六届“海燕奖”群众文艺原创大赛。
青岛市第三届广场舞推广培训。
演出回族舞蹈《阿色俩目》。受访者供图文/半岛记者李丰实习生侯祥家图/见习记者刘姮(署名除外)
舞步轻盈、身段婀娜,伴随着舞曲的节奏,展现出舞者的风采;活跃在舞台上,沉浸在舞蹈中,队员们虽平均年龄已达55岁,却如同青年人般青春靓丽。成立于2010年的青岛市市北第二文化馆弘文舞蹈团,现今已有队员30余名,多年来队员们团结互助,刻苦努力,并在专业老师的辅导下,舞蹈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为了给队员们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文化馆牵线搭桥,带领舞蹈团参加公益演出,凭借高超的“舞”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同时,舞蹈团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区大型文艺演出比赛,并获得第三届全国群众文化艺术周暨“群文杯”舞蹈类金奖、全国秧歌大赛最佳活力奖等优异成绩。
“大家有需求,我们来实现”
8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市北第二文化馆,刚刚走上楼梯,就听到一首轻快的舞曲从楼上传了下来,追随着飘动的音符,记者加快了脚步,来到了文化馆的舞蹈房中。在这里,三十余位统一服装的舞者伴随着曼妙的音乐,踏着轻快的舞步,伸展着腰肢,沉浸其中。原来,这些统一服装的舞者就是市北第二文化馆弘文舞蹈团的队员们,她们正在为即将验收的第三套新编《青岛广场舞》做着最后的排练工作。
在队伍的正前方,有一位老师在悉心关注着每一位队员的动作及姿态,据了解这位老师就是弘文舞蹈团的创始人及指导老师李静。“当时居民们对舞蹈的需求特别大,出于对舞蹈的热爱,社区的舞蹈团希望能接收较为专业的指导和学习,为了帮助社区和居民提高舞蹈水平,于是我们就在原来的基础上成立了现在的弘文舞蹈团。”谈及舞蹈团的创立初衷,李静这样说道。
唯勤学苦练,成非凡舞艺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非专业出身的弘文舞蹈团队员们来说,想要出彩,就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在第三套《青岛广场舞》验收表演结束后,来自市文化馆的舞蹈老师杨成现场给大家做了动作示范,现场有心的队员们纷纷拿出手机录下演示过程,“老师的舞姿动作标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把视频录下来,回去仔细研究,弥补不足。”一位队员说道。而在日常的训练中,队员们都有录视频的好习惯,在家中、训练之余,大家拿出手机点开视频研究的也是格外起劲。
作为队伍的指导老师,李静深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道理,每次训练除了舞蹈技能之外,形体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和苦练,这支队员平均年龄55岁的队伍中,大多数队员都可以很轻松地做到很多青年人都望尘莫及的“一字马”。“我刚加入队伍时,基本功很差,连最基本的压腿都不会。”郑照丽坦言道,而随着时间日益推进,加之自身刻苦的练习,郑照丽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曾经的舞蹈“小白”如今已完美蜕变,成功转型为一个真正的舞者。
集体荣誉强,姐妹情谊长
舞蹈团成立之后,得到了第二文化馆馆长戴宗迪的大力支持,不仅给队员们配备了新的舞蹈排练室,还在服装、后勤方面给与了保障。消除了后顾之忧,队员们排练得更加起劲,如今,舞蹈团积极参加各种大型活动,并在比赛中多次获奖,回报文化馆、回报团队。队伍中每一位队员都有很强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不管是参加公益活动还是大型比赛,队员们都是提前到场,从无迟到,队员孙学军还经常自制一些别出心裁的小道具来“装扮”队友,使队伍更加具有特色。在日常的训练中,大家也会互相请教,不懂的地方就虚心接收指导;有队员受伤,或者身体不舒服,大家也会嘘寒问暖,尽自己的一份力。
随着水平越来越高,队员们的能力也日益增强,舞蹈团的“门槛”也提了起来,在选拔队员纳新时增添了面试考核等环节,吸引了大批优秀的舞蹈爱好者前来“加盟”,大家身处其中,其乐融融。展望团队的未来,队员们纷纷表示,希望可以学习更多的优秀作品,走上更大的舞台,弘文舞蹈团每年都会面向社会招生,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舞蹈爱好者加入到弘文这个大家庭中。
新闻推荐
滋润心田的那一方乐土 城阳区第三高级中学 高一2班 孙昊彤 指导老师:唐亚丽
我喜欢旅游,但大多时候,我总是在梦中旅游。我会来到丽江,抚摸古城的雨花石板和青色古木;我会来到呼伦贝尔草原,骑着马,驰...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