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桃戏的由来
半岛记者李晨整理
从1926年,枯桃村戏班演梆子剧始,到唱京剧的几十年间,由于演员的唱腔、做派均有一定水准,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戏班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扎土台子唱十天左右的时间,不但有本村的观众,而且邻村也跑来观看,场场人山人海。一次,北龙口村一名京剧爱好者胡延媚(小资本家)来村听戏,观后说:“戏演得好,只是箱口(衣、冠之类)差”。后来,他拿出可观的一笔资金,帮戏班购置了一套箱口,据知情老人说,当时买一顶官帽就得花五块大洋,一件蟒袍一百多块大洋。从此,枯桃村演戏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他们去过北龙口、葛场、王埠庄等村庄。到抗日战争时期,崂山游击队派人来邀请戏班去崂东(游击队根据地)演出,演员和戏箱等都用船运去,从此,枯桃戏的名声更高了。
1937年到新中国成立前,根据群众的不同口味,枯桃村又办起了高跷队、跑船、跑驴等形式的娱乐活动。因形式活泼,内容新鲜,在曲修铎等人的带领下,跑遍四邻八瞳,好评如潮。
1952年,枯桃小学校长孙志诚导演的话剧《解放》,在群众的要求下演出了数场,影响深远。
枯桃的文艺人才层出不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适应群众需求,在李中才的带动下,办起了群众喜爱的吕剧,剧目有《姊妹易嫁》《李二嫂改嫁》等,配有坠琴、琵琶、三弦、二胡等乐器,群众赞不绝口,并到邻村演出数场。
为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1996年,村投资3万多元办起了60余人的“威风锣鼓队”,每年正月去镇、区、市汇报演出,并到各村表演、拜年,8年来演出近500场,活跃丰富了文化生活,增添了节日气氛。
历年来,枯桃村的文明建设得到上级的肯定,1998年,获中韩镇党委政府庆七一、迎“回归”锣鼓比赛二等奖和春节文艺调演奖;1999年2月,被青岛市委宣传部文化局评为最佳表演奖;2000年,在迎新春民间广场文艺汇演中被崂山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表演奖,同年,在庆祝中国计生协会成立二十周年文艺汇演中被中韩街道评为组织奖;2001年,在新世纪之春文艺汇演中被崂山区委宣传部、文化局评为最佳表演奖;2002年,被中韩街道评为庆新春民间广场文艺汇演优秀组织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新奖;2003年,被中韩街道、党委办事处评为首届农民、职工、小学运动会最佳人场方队;2004年,获崂山区宣传部、文化局庆新春广场文艺汇演优秀表演奖。
新闻推荐
29岁的啤酒节,真的成熟了吗? 专家:青岛啤酒节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范式,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早期啤酒节的花车巡游。(资料图片)半岛记者娄花进入夏末秋初,第29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会场也临近尾声,在繁华的青岛东...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