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的奋斗之旅 许振超: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

山东商报 2019-08-20 09:40 大字

许振超在一线同工人交流许振超在一线同工人交流“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这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兼职)许振超的座右铭。

从1984年被选为青岛港第一批桥吊司机,许振超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先后八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享誉全球。

不仅如此,他还勇于创新、敢于开拓,带领团队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持续破解安全生产难题,填补国际技术空白,为国家节约巨额成本。在工作中,他创造出“振超工作法”,为青岛港提速建设发展提供宝贵经验。记者黄寿赓

从棉纺织厂到青岛港

1950 年,许振超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作为家中长子,他从小就不得不学着织渔网、缠梭子。

上小学后,许振超有两个梦想:一是当飞行员,翱翔天际,因为报纸上总说飞行员如何如何厉害;二是当工程师。幼年的许振超跟爸爸出门钓鱼,看父亲用自己做的轮滑卷渔线,打心眼里佩服父亲的手艺。

1964年,许振超考入青岛最好的中学——青岛二中。上中学时,有单位去学校选拔飞行员,在最后一轮二选一中,许振超被淘汰下来,很是难过。所幸,他并没有心灰意冷。

3年后,初中毕业的许振超进入国营青岛第七棉纺织厂工作。

他进厂后第一份工作在动力科,主要是推小车运煤、烧锅炉。一天24吨煤,一个班来回跑,如何装煤最有效、运煤最省力,烧煤同时怎样保证生产安全……不到半年,聪明好学的许振超掌握了全部流程和所需技能。

1974年4月,在一个机缘之下,许振超离开青岛国棉七厂,进入青岛港第二作业区机械四队。彼时的青岛港,装卸作业方式很落后,体力劳动繁重,工作环境艰苦。

“当时我就想,难道码头工人就不能摆脱这种出大力、流大汗的命运吗?”许振超回忆说。渐渐地,青岛港购进了一些现代化机械设备,但由于工人们不了解使用和维护技术,设备经常出故障,有的设备用不到一年就坏了,还有的酿成了事故。“缺少知识误人误事,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骨感的现实令彼时的许振超更加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

在此后的工作中,许振超发奋努力,凭着此前掌握的电工基础知识,利用工作之余读书自学,在业余时间实践摸索,很快对码头所用的各式机器了如指掌。

勤学苦练掌握多项绝活

1976年,许振超开始操作门机,由于技术不熟练,矿石装火车撒漏较多,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对此,许振超下决心苦练操作技术,每次作业完毕,别的司机下车了,他自己留在车上反复练习。几个月后,一钩矿石“抓”起,稳稳地落在车厢内,既快又无撒漏,工友们称之为“一钩准”。

“无声响操作”是许振超的另一项绝活,将铁制集装箱放入船上或车上的过程中,不发出一丝声响。重达数吨的集装箱与船(车)发生铁与铁的接触,要做到无声操作,考验的是操作员对机械精准的把握和熟稔的操作技巧。

许振超回忆,在练无声响操作时,可费了一大番苦功夫,“集装箱是铁的,船也是铁的,车也是铁的,铁碰铁,怎么能够不出声?”后来,许振超通过控制小车水平运行速度和观察吊具垂直升降之间的角度,进行反复练习,渐渐达到人机合一的境地。

操作中,用眼上扫集装箱边角,下瞄船上装箱位置一点,手握操纵杆变速跟进找垂线,打眼一瞄,就能准确定位,既轻又稳,既准又快,终于找到了最合理、最快捷的操作方法——“无声响操作”。

成功之后,许振超随即编写了操作要领,先培训了几名骨干,然后在全队推广。实践证明,许振超的高超绝活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集装箱、船舶的磨损和桥吊吊具的故障率。

类似的“绝活”,许振超还有很多,例如他发明的“二次停钩”已经被桥吊司机们广泛应用。“二次停钩”就是箱子刚离地和快落地的一刹那,放慢速度,先观察后起落,这样做虽然使每次操作时间多了几秒钟,但杜绝了事故隐患,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

抓主要矛盾向管理要效率

经过十几年来的改革发展,港口生产方式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重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许振超始终有着明确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作为一名当代产业工人,要有更高的追求,更多的建树,当不了科学家,也要练就一身‘绝活’,争当一名优秀的工人,这样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港口的培养。”

许振超在工作中发现,国内多数港口在基层桥吊作业上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他就把“全国质量管理奖”标准引入日常管理,参照制定了队里的条例,细化到连夜间维修取个扳手都有规矩。

2005年初,青岛港提出了向管理要效益、向挖潜要效益的号召。许振超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要想管理挖潜上做足文章,必须针对主要目标解决主要矛盾。而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是在零缺陷、无故障的基础上实现低成本运行。

为此,许振超锁定瓶颈,确定了15个课题,在项目和流程上全力做好文章。

轮胎吊“油改电”是行业内的一道技术难题,没有经验可借鉴。但他带领技术人员经过近一年的反复研究和论证,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移动滑触线的供电技术方案,该项目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还可以较好地解决废气污染和噪音污染这两大难题。经过艰辛努力,该攻关项目于2006年7月份被攻克。仅此一项,每年可以节约费用3000多万元。

寄语产业工人传承工匠精神

2004年,许振超被树为当代产业工人典型,他的社会工作越来越多,作报告、演讲、授课……后来,许振超又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国科协常委以及多个高校的客座老师。

在全国人大任职以来,许振超连续多年参与提了有关保障劳动者权利、待遇和职业技能开发的议案。“现在提倡工匠精神,如果没有法律保障和培养工匠精神的环境和土壤,就很难培育出工匠精神,必须让全社会真正尊重劳动者!”他说。

在他看来,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职业精神,在工作中要爱岗敬业、苦心钻研、精益求精,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执着坚韧、追求完美。“要打造工匠精神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他表示,首先要改变歧视和轻视普通劳动者的观念。要提升产业工人、工匠队伍的工资待遇,改革收入分配办法,提高劳动和技能在分配中的权重。

作为劳动者,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成为工匠,就要自信、自强、自尊。干一行,就把这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练好。工匠精神不靠别人抬起来,而是来自真材实料的历练和积累。

对于现在的年轻工人,他深情寄语,“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把热爱劳动当做美德,把钻研技术当成乐趣。虽然时代不一样,但我认为一些精神、风气应该流传下去。古人云,‘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任何时代都离不开个‘干’字。”

“树我当典型不是树我个人,是树当代港口工人形象,树当代产业工人形象。大家把我树为典型,我就是一个‘旗手’,但我举旗不能自顾自往前走,不管后面有没有人跟。我还是要根在港口,魂在码头。”许振超说。

新闻推荐

3V3篮球赛火热进行中 时尚体育助力激情啤酒节

本报8月19日讯开启永不落幕的啤酒节,眼下,3V3篮球赛正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火热进行中。本届啤酒节上,黄发集团在青...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