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梅核气的“毒”
半岛记者王鑫鑫
因接连做了两台全麻手术,30岁白领小李颇受打击,几乎一度崩溃不振,就在第二台手术术后第二天,她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时时刻刻有种被人掐脖子的感觉,嗓子眼好像被什么堵住了,呕吐、咳嗽等办法用尽了都不奏效。她还一度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于是接连做了电子喉镜、胃镜,结果发现没有任何问题。百般苦恼的她,在求助于青岛市海慈医院耳鼻喉科陈晓宇医生后,才得知自己竟然得了一种叫做“梅核气”的病。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本期,就让陈晓宇医生带领大家认识一下。
梅核气因咽部如梅核梗阻而得名
梅核气是指以咽部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一种中医病证名。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最早描述了“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症状,《赤水玄珠·卷三》更明确指出:“生生子曰: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哽状。又曰: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者是也”,在古代医籍中尚有梅核、梅核风、回食丹等别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也描述到:“咽中如炙肉脔者,此是胸膈痰结,与气相搏,逆上,咽喉之间结聚,状如炙肉之脔也。”《太平惠氏和剂局方·卷之四》这样描述:“四七汤,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证治汇补·卷之五》指出:“梅核气者,痰气窒塞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状如梅核,此因湿热内郁,痰气凝结,治宜开郁顺气消痰,加味二陈主之。”
在现代医学中,与梅核气相关的疾病称为咽异感症,又称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常泛指处疼痛以外的各种咽部异常感觉。该病的病因与咽部疾病、咽邻近器官的疾病、全身因素、精神因素和功能性疾病多种因素有关。本症临床表现常见,30~40岁女性较多。患者感到咽部和颈部或颈部中线有异物阻塞、烧灼感、痒感、紧迫感、黏着感等。位置在咽中线上或偏于一侧,多在环状软骨或甲状软骨水平,其次在胸骨上区,较少在舌骨水平,吞咽饮食无碍。
本病多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引起
得了该病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此病的病因是什么呢?医生指出,本病多与七情郁结、气机不利或气滞生痰有关。
一方面,肝郁气滞、情志所伤或平素情志抑郁,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肝气循经上逆,阻结于咽喉而发病。
另一方面,痰气互结、脾胃素虚或思虑伤脾,或肝郁日久,肝旺乘脾以致肝郁脾滞脾运失司,津液不得输布,聚湿生痰,痰气互结阻于咽喉而发病。
“在门诊上,我们确诊为梅核气的患者并不是非常多见,因为该病在诊断方面比较复杂。”陈晓宇告诉记者,梅核气以咽部的异物阻塞感为主要症状。其状或如梅核,或如炙脔,或如贴棉絮,或如虫扰,或如丝如发,或如痰阻,或如球如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痛不痒,不碍饮食及呼吸。但是,临床上具有这些症状的疾病还有很多,如咽炎、喉痹、乳蛾及咽喉、食道肿瘤等器质性疾病等,所以,在诊断时必须与此相鉴别。
这就要求患者需要完善相关检查,如咽喉各部所见正常,纤维喉镜及食道钡餐或食道镜检查亦无异常发现,排除器质性病变后,才可考虑是梅核气。
病史较长可产生焦虑抑郁恐癌情绪
谈及该病的危害,医生明确指出,此病无生命危险。尽管并不影响呼吸、吞咽等正常生理功能,但由于咽喉的异物感,常令患者忧心忡忡,精神负担过重,甚至有严重的恐癌心理,以致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病史较长者常常伴有焦虑、急躁和紧张等精神症状,其中恐癌症较多见。检查要排除器质性病变,仔细检查咽部和邻近器官或全身检查。根据症状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诊断。治疗要针对病因治疗,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和对症治疗。
肝郁气滞型和痰气互结型的药方
对于该病的治疗,中医运用辨证法,疗效较好。
首先进行分型论治。本病一般病程短者,以肝郁气滞为主,病久或反复发作则肝脾不和,痰气互结,甚至痰瘀互结。治疗方面,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对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耐心解释。
肝郁气滞型。表现为咽喉异物感,或如梅核,或如肿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但不碍饮食。患者常见抑郁多疑,胸胁脘腹胀满,心烦郁怒,善太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方药:逍遥散加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薄荷助柴胡疏肝;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祛湿;生姜、甘草益气补中。可选加香附、苏梗、绿萼梅以助理气利咽;烦燥易怒、头痛不适、口干者可加丹皮、栀子;失眠者可加合欢花、酸枣仁、五味子、夜交藤;情志抑郁明显者,亦可配合越鞠丸加减。方中香附行气解郁,苍术燥湿健脾,神曲消食和中,川芎活血行气,栀子清热除烦。
痰气互结型。表现为咽喉异物感,自觉喉间多痰,咳吐不爽,时轻时重,或见咳嗽痰白,肢倦纳呆,脘腹胀满,嗳气,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忧思伤脾,或肝病乘脾,则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气互结,上逆咽喉,故咽喉异物感、自觉喉中痰多、咳吐不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浊阻肺,则咳嗽痰白;痰湿困脾则肢倦纳呆、脘腹胀满;肝脾不和,胃气上逆,则嗳气;舌淡、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内有痰湿之候。
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方中半夏、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厚朴行气导滞;茯苓健脾利湿除痰;紫苏行气宽中,俾气舒痰去,病自愈矣。精神症状明显、多疑多虑者,可加炙甘草、大枣、浮小麦;胸闷痰多者加瓜蒌仁、薤白;纳呆、苔白腻者加砂仁、陈皮;若兼脾虚者,可合四君子汤加减。痰气互结日久,致使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咽喉脉络受阻,亦可见异物堵塞感,持续难消,治宜祛痰、活血、理气,可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当归、生地、芍药和血养阴润燥;二陈汤祛湿除痰理气。两方合用,以达祛痰活血理气作用。若见病久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者,可加黄芪、鸡血藤;胸胁不适者加柴胡、苏梗、枳壳;痰湿盛者,加半夏、瓜萎。亦可用合欢花、厚朴花、白菊花、佛手花、绿萼梅等量拌匀,每次6g,开水浸泡代茶饮。
外治、针灸和心理疗法也可尝试
除中药外,还可以尝试外治法,包括:
吹药:用清热化痰利咽的中药粉末少许吹布于咽喉。
咽部注射:先于咽后壁喷少量表面麻醉剂,取丹参注射液或维生素B12等,分4~5点注射于咽后壁黏膜下。
此外是针灸疗法,包括:
体针:毫针刺廉泉穴,针尖向上刺至舌根部,令患者作吞咽动作,至异物感减轻或消失时出针。或取合谷、内关、天突穴,每日1次。
灸法:取膻中、中脘、脾俞穴,各灸3~5壮,每日1次。
埋线:取天突或膻中穴做穴位埋线。
耳针:取肝、肺、咽喉、内分泌、肾上腺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揉压数次以加强刺激。
另外,针对病人的精神因素,在认真详细检查后,耐心解释,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解除其心理负担,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并要求患者尽可能避免精神刺激因素,保持心情舒畅。可选用玫瑰花、合欢花、厚朴花、佛手花、绿萼梅等量拌匀,每次6g,开水浸泡代茶饮用。加强身体的锻炼,如游泳、打球等,增强体质;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和户外活动,保持愉悦的精神情志。
新闻推荐
新华社青岛8月11日电(记者张旭东张力元)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的中心于11日20时50分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再次登...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