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号从西太平洋带回了啥?

兰州日报 2019-08-13 03:03 大字

日前,我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圆满完成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科学调查”航次任务,顺利靠港厦门。本航次5月18日从青岛起航,是“科学”号第5次海山综合探测航次。本航次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单位的80多位科考队员对马里亚纳海沟南侧、卡罗琳洋脊上南北走向的系列海山开展海底多学科综合探测,采集了大量珍贵的生物、地质样品及原位实测数据和影像资料。

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徐奎栋研究员介绍,本航次共完成了30个站位的水文、化学、生物等调查,包括每6小时一次共计5次的连续站作业及对海山顶部一个站位开展的连续24小时观测。科考队员利用船载的“发现”号深海缆控潜器(ROV)下潜19次,对海山进行了精细调查,共获取深海巨型生物标本超过255种生物、岩石85块,这是“科学”号执行的5个海山航次中获取生物样品数量最多、多样性最高的一个航次,几乎是过去两个“科学”号海山航次才能获得的物种总数。

航次中发现了稀有的海蛞蝓以及未知的珊瑚、马蹄螺、深海扇贝、多毛类、海鞘等罕见深海生物,在寡营养海域的海山发现多片五彩斑斓的珊瑚林,看到了多种深海生物的共存共生现象,并观察到了深海虾孵卵及深海海星摄食柳珊瑚的现象。

航次还采集到了许多之前未曾见过或者见过但没有采集到的生物样品,包括多种珊瑚、多毛类、软体动物,以及一些活动能力强、非常难以采集的虾蟹和鱼等生物。这些丰富的样品和初步新发现,将为海山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研究与保护提供第一手重要资料。

“科学”号海洋科考船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研究所订造,具有全球航行能力及全天候观测能力,是中国国内综合性能最先进的科考船。该船于2010年10月28日开工建造,2011年11月30日下水,2012年5月28日进行了倾斜试验,2012年6月14至20日进行了海上航行试验。

“科学”号海洋科考船自2012年9月建造完毕后,至2015年3月已航行逾5万海里,航次涉及南海成因演化、南海北部冷泉区及冲绳海槽热液区生态系统调查、西太平洋地质、气候及海山环境调查。

2015年11月15日,“科学”号完成了热带西太平洋主流系和暖池综合考察航次,该航次开创了单一科考航次布放、回收深海潜标套数和观测设备数量最多的世界纪录,并在热带西太平洋“科学”号初步建成热带西太平洋潜标观测网。

2017年1月2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6年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2日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我国科学家在本航次成功对两套深海潜标进行实时传输改造,破解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

2018年11月5日,“科学”号科考船圆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8年西太平洋开放共享航次”科考任务,顺利返回青岛母港。该航次历时31天,行程5600余海里,搭载了国内8个单位的25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据《光明日报》

新闻推荐

青岛深圳在城阳下了“一盘好棋”

8月10日上午,由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和深圳报业集团主办的“报业杯”首届深圳青岛国际象棋对抗赛暨青少年文体交流“嘉年...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