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不忘医者初心 牢记健康使命 做有温度的医者
0岁宝宝的感谢信
半岛记者王爱科通讯员杨晓卫
为了挽救生命,他们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他们站着、跪着接连手术,不断奔赴着抢救生命的战场;他们在经历疲惫面对质疑时依旧选择坚守,他们在深夜凌晨依旧穿梭于各个病房……工作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的医护人员,他们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用热爱、坚持、不悔诠释着救死扶伤的初心誓言!在暖心救治患者的过程中,或许是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或许是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把搀扶,这些看似平凡普通的感人瞬间,却深刻诠释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医道从德、术业求精”的院训精神,生动展现了“为接受我们服务的人们负责,给予他们真诚、信心和关爱”的服务理念。
齐鲁速度他们与时间赛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自2013年12月26日开诊,全体医护人员始终牢记初心,精研砺学,不断探索。医院坚持“学科综合、特色突出、统分结合、一体发展”的办院原则,在中心院区雄厚的人才力量和技术资源支撑帮助之下,结合自身情况形成了以心血管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脑科中心、骨科中心和医学影像中心五大中心为核心,以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妇科、产科、血液科、呼吸内科、普外科等为重点的优势学科群,在此基础上学科建设不断强化、人才梯队逐渐完善、精细化诊疗和疑难危重症诊治水平不断提高,以精湛的技术和真诚的服务,守护百姓健康。
隆冬深夜,120转送来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急剧恶化,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加深、呼吸紊乱、瞳孔散大等脑疝表现,抢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这是与死神的一场赛跑……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从绿色通道启动至病人入手术室仅耗时10分钟。麻醉开始至取下骨瓣减压仅耗时25分钟!
86岁高龄老人凌晨突发心梗,由急诊科、心内科等多科室组建的胸痛中心迅速启动,本着胸痛患者优先的原则,开通绿色通道紧急救治,从患者诊断心梗到开通血管,整个抢救过程仅用时不到60分钟,远低于国际上要求的90分钟标准!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齐鲁医护人员时刻在线!
齐鲁真情他们用行动体现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医疗,把医学科学求真务实与人文科学求善求美结合起来,传承发扬医学人文精神,努力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尊重生命、回归人文。
面对急症入院却又经济拮据的患者,泌尿外科焦方东副主任医师慷慨解囊,没有犹豫当即拿出自己的银行卡,为患者垫付手术费用。术后,患者病情很快缓解,生命体征平稳。焦方东副主任医师开心地说:“没想太多,患者情况不好需要立即手术,不能耽误治疗。”他的爱心之举,不止挽救了生命,更感动、温暖了患者的心。
骨科中心(脊柱外科)李华道医生在给患者手术前,为了能让患者舒服些,自己先俯卧到手术床上体验患者感受,并且不断调整,试图找一个最能让患者更舒服的体位。这一暖心的举动被同事抓拍下来,发到了朋友圈,获得点赞无数,还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我们看到,照片中,患者还未进行麻醉,李华道医生俯卧在手术床上,尽力像患者一样弓背俯卧,暴露出手术位置,双手撑在床边尽力调整;等在一旁即将手术的患者侧着头微笑着看着医生。对此,李华道医生一再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表示:“没想到一个简单的举动被同事记录下来,这是我们医生应该做的,真的没什么。”
为患者着想,没有华丽的语言,医者的爱心却始终体现在点滴细节之中!
齐鲁精神他们以爱心诠释
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医院有了灵魂才有了生命力和创造力,医院职工也就有了自信和自我价值的认同。齐鲁医院青岛院区自建院初期就注重文化建设,用齐鲁医院的百年优秀文化引领各项工作,引导职工达成思想共识,使“医道从德、术业求精”的院训精神落实到每位员工心中,通过职工的行动展现齐鲁医院的风范。
一个平常的周末傍晚,一女孩意外坠海被救上岸。岸上接力抢救的人中,一位女士自告奋勇冲在前,有条不紊地参与抢救。她请参与救援的好心人为女孩拿来棉被取暖,并进行疏导安慰,直到女孩情绪渐渐稳定。在确认女孩意识清醒、基础生命体征无大碍,110和120人员赶来后,救人的她却悄然离开。直到媒体发布寻人信息,身边的同事才知道,原来抢救落水女孩的最美“护士”就是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教育处工作人员曲艺。“没想到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我在现场做的不多,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齐鲁医院的每一位员工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冲上前这样做的。”曲艺诚恳地说。
同样是做了好事儿悄然离去。当患者家属孙先生心怀感激之情找到医院宣传部门,只为说出心中那句“谢谢”时,我们才知道,他和姐姐陪母亲来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就诊,为了方便,姐弟俩租借了一辆轮椅推着母亲进行检查。办完住院手续归还轮椅时,匆忙间把钱包落在了轮椅上。直到捡到钱包的医务人员通过多番查找,打电话联系到他,将万余元现金及钱包内的各种重要证件等完璧归赵,姐弟俩才反应过来遇到了好心人。他们坚持通过医院寻找的这位拾金不昧的好心人是心电图室的医生刘娟。而刘娟医生表示:“这不是应该的吗?在齐鲁医院,每个职工都会这样,没啥好说的。”
把文化变成制度,让制度支配行为,使行为成为习惯,用习惯展现形象。当文化成为一种习惯,每一位齐鲁职工都是医院品牌的优秀代表!
齐鲁关怀他们因信任理解
医患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面对疾病,医生患者鱼水相依,医患关系归根结底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多一份信任,相互理解、彼此尊重,也许是对和谐医患关系最好的诠释。
“爸爸妈妈告诉我,是张伯伯给我做了手术,我才能够健康成长!虽然我现在还不会说话,但是我从心底里感谢张伯伯,希望我长大以后,也能成为像张伯伯一样,对社会有价值又为人正直的人!”一个忙碌的门诊,儿外科副主任张蕾教授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谢信——0岁宝宝的感谢信。信虽不长,却是真情流露,让他感到无比的骄傲和欣慰。这位命途多舛的宝宝出生19个小时就因病被送到手术室进行手术。经过医护人员13天的精心照护,康复出院。暖心的宝爸宝妈为了向悉心治疗宝宝的医生、护士表达谢意,特别用孩子的口吻写了这封特别的感谢信。这让从医几十年的张蕾教授倍感温暖。
同样让人感动的,还有被病痛折磨但依然热爱生活的孙女士。“亲爱的白衣战士,匆匆的步履,挥洒你身影的繁忙,用生命呵护的生命,愈发显得高贵而坚强……”刚手术第三天的她执意站着为医生当面朗诵了她个人为医护人员写的赞美诗,感情充沛,令人动容。虽然被病痛折磨得晚上睡不着,但她依然用乐观的心态细心感悟生活,用心记录。她发现医护人员经常一路小跑,吃饭更是没点儿,即使每天都连轴转,也一直坚持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想到这些,手术第二天深夜,她的一首名为《白衣战士》的诗在病房里一挥而就。
一个个不经意间捕捉到的温暖人心的画面,对医护人员来说早已习惯,但对患者却是生死攸关的瞬间。“暖医”未必是“神医”,但一定是有温度的人;“暖医”未必能治“百病”,但可以抚慰“百心”。
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简单的动作,一次亲自尝试,定格的是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医务人员护佑生命的姿态,展现的是他们一心为患者着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日夜交替,四季轮回,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的医护人员牢记初心、砥砺前行,只为守护宝贵的生命。
新闻推荐
31盏楼道灯重新“上岗” 连云港路社区联合共驻共建单位对荣昌花园楼道损坏灯进行维修和更换
文/图半岛记者李丰通讯员张崇毅报道本报讯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荣昌花园,由于年代较久,基础配套设施较为...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