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迭代 咱家变了模样 告别“蜗居”迎来“雅室”岛城住宅产品越来越丰富多元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岛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蜗居”到“安居”再到“宜居”,70年沧桑巨变,青岛人的家也从简陋狭小的土木平房和筒子楼,变成了如今高楼林立、配套完善的品质住宅。筑得广厦千万间,见证着这座城市不断翻新、不断成长,也感受着房地产行业提速城市经济、改变市民生活。
自己的家从实物分房到商品房
上世纪50年代,青岛人的家以简陋狭小的土木平房为主,“蜗居”是对当时居住环境最贴切的形容。此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筒子楼和大杂院成为后来几十年的主流住宅产品,福利分房则是拥有房产的主要方式,居民楼里的房子作为“福利房”,颇为“抢手”。
1995年3月,市政府颁布《青岛市出售公有住房暂行办法》,启动公房出售政策,促进居民住房观念由福利化向商品化转变,这也是住房由实物分配向货币分配过渡的必然之举。1995年10月,市政府在全市公房出售工作会议上宣布公房出售工作正式实施,560多家单位在1995年10月申请出售单位自管公房,拉开全市公房出售的序幕。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度全市共出售公房38853户(其中直管房16727户,单位自管房22126户),占当时可售房户数的17.66%。公房出售的稳步推进,为房改的进一步深入夯实基础,深刻改变了居民的住房消费意识,单位住房供给制的思维定势也被打破,房改的作用逐渐得到实现。
1998年,政府全面启动商品房市场,住房福利制宣告结束。1998年12月31日,《青岛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自此青岛市公有住房一律停止实物分配,原则上只售不租,实行货币化分配。同时建立职工住房补贴制度,增加职工工资收入中的住房消费资金含量。职工通过政策性及商业性住房贷款,提高购房的支付能力。由职工根据需要和可能,主要通过自行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商品房等方式,解决个人住房问题,实现住房供应社会化、市场化。这意味着,推行近50年的实物分房制度逐渐消失,房改进入实质性阶段,住房分配完全走上了商品化的道路。房屋、房价上升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层面。从1998年房改开始,青岛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商纷纷出现。
更大的家从筒子楼到花园洋房
房改之前,青岛人的“家”最主流的是筒子楼。市民刘女士至今对那段“蜗居”生活记忆犹新,“从我记事起,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家里住的筒子楼和现在的商品房简直是天壤之别,一家三口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有的邻居还在走廊里搭上小棚子,看起来乱糟糟的。不用说室内装修,连厨房都没有,就是在阳台放个煤气罐和锅灶;卫生间是共用的,早上上厕所得排队,洗澡也很不方便,衣服要么晾在院子里,要么自己在阳台支架子。冬天全靠煤球炉,夏天则靠摇头扇。”
2001年,刘女士一家的生活第一次随着房子发生了大变化。他们卖掉了那套“筒子房”,又添了些钱在台东买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小套二。虽然面积不大,但好在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厨房,也有了暖气,生活舒适度明显提高了。
2010年,刘女士结婚生子,由于她经常带着孩子回娘家住,感觉父母的那套房子明显面积小了。在她的建议下,父母卖掉了台东这套房子,添钱在东李买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花园洋房,生活质量又一次提升了。刘女士感慨,“现在住的是封闭式小区,物业管理也好,这样的居住条件,小时候根本不敢想象。”
刘女士一家居住条件的变化,是岛城住房变迁的一个缩影。从筒子楼作为住房的“标配”,到如今房地产市场产品的丰富多元,高层、小高层、洋房、叠拼、公寓……随着住宅产品的丰富,青岛人的“家”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更好的家从遮风避雨到科技时尚
70年来,青岛人居的功能属性、建筑理念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趴趴房和筒子楼的时代,房子仅仅作为遮风避雨的场所,主要起到居住的作用,其他方面的功能基本没有。以户型为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筒子楼是户型的潮流设计。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住房样式,筒子楼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企事业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这种有着长长的走廊,卫生间和厨房都是公用的房子,曾经有无数的青岛人在里面结婚生子,奏响着锅碗瓢盆交响曲。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住房建筑设计风格发生了变化。专家告诉记者,当时的老式户型主要考虑空间的充分利用,不太符合现代人群居住习惯。房屋面积偏小,客厅狭小甚至没有客厅,并且由于建筑框架结构固定,设计户型装修改造困难较大。
21世纪以来,各种建筑设计理念涌动,岛城住宅形成了较多种类户型,如单元式住宅、公寓式住宅、复式住宅、跃层式住宅、花园洋房式住宅(别墅)、小户型住宅等。住宅设计逐渐开始重视经济性及使用功能,同时兼顾众多附加属性,使得现代建筑具有艺术和技术的双重性,提倡建筑美应与使用功能、材料和结构相结合。托斯卡纳、中式园林、新亚洲风格等建筑理念不断涌入,推动着青岛人居住宅的革新。
作为岛城知名的腾远设计师事务所建筑专业总工程师,从业20年的尹慧英见证了青岛住宅的发展变化。尹慧英表示,这20年来,青岛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新的建筑理念和技术不断被应用,建筑也越来越时尚、大气。20年前,保温、环保、绿色、节能等理念和技术在住宅中的应用还不是很普及;而如今,各种风格、理念和新技术纷纷应用于住宅。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李德银摄影徐常青
新闻推荐
早报8月5日讯人工智能和微创治疗已成为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而机器人手术系统因其所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