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岛市海洋科技从“跟跑”到“领跑”
青岛因海而生、依海而建、凭海而兴,海洋是青岛的突出优势和特色所在。在“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指引下,青岛正发挥自身在海洋科技、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发展中心。7月29日上午,市政协组织协商督办重点提案活动,对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科技局关于青岛海洋科技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提案办理情况的汇报。
■调研
发展海洋科技提升岛城竞争力
市政协委员郑彦鹏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 《加快推动青岛市海洋科技优势向海洋技术与装备产业发展优势转化案》,其中提到,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加快建立开放、协同、高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海洋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国际性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山东省海洋经济创新力是山东省目前的“行动重点”。今年青岛市委作出了发起“15个攻势”的决策部署,其中第一项就是海洋攻势。
目前,青岛市在海洋科研和产业领域已经产生了比较优势,成为了全国海洋科研院校集聚和辐射的基地。但是,在海洋产业转型跨越、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方面仍需不断加强工作,更好地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山东半岛区域范围内协同共赢发展。
■建议
打好经略海洋创新优势牌
郑彦鹏提出,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龙头引领下,各涉海高校、科研机构和科考平台单位应当抓准机遇,协同攻关,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E级超级计算机、大洋钻探船等落户青岛,积极推进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基地、大洋钻探船北部基地母港、中国大洋钻探岩心库、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建设。同时加快国家海洋装备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同步,参与更多的国际、国家海洋相关标准制定。
提案建议,以青岛蓝谷为依托,综合运用国家扶持政策和配套海洋政策,鼓励成立一大批深海技术与装备中小创企业,培育涉海企业产业链条建设,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将企业做多做大做优做强,提升蓝谷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引领辐射作用。同时,应当充分发挥青岛涉海企业的优势力量,结合国家优势政策,深化“政产学研金服用”技术创新体系,实现“海洋技术与装备”战略的统筹协调和有序发展,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中国创造”离不开人才。对驻青涉海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当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涉海骨干企业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推动“透明海洋”国家科技创新工程规划和“两洋一海”观测系统建设,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研发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应加快完善开放、灵活的海洋领域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人才高地。通过建设人才公寓或单位租赁住房试点和服务专员制度,为涉海高层次人才提供户籍、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高效便捷服务。
■现状
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郑彦鹏指出,青岛市目前拥有涉海高校、科研机构和科考平台20余家,通过构建海洋精英“朋友圈”,青岛市在海洋技术与装备领域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基础,这都为做大、做强产业化发展优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青岛市海洋科技从“跟跑”到“领跑”提供了坚实保障。
去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中强调,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加快落实海洋科技创新行动,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努力造就一个海上山东。今年,市政府在青岛首场海洋攻势答辩会中也就如何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港口等具体层面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要发展青岛比较优势,推动海洋经济走在前列”,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着力资源要素聚集,突出抓好海洋领域“双招双引”,瞄准世界海洋产业新业态,实现“海洋技术与装备”战略的统筹协调和有序发展。
新闻推荐
8月10日,“首届青岛深圳国际象棋对抗赛暨青少年文体交流‘嘉年华’”活动青岛主场比赛将在城阳区举行。届时,国际象棋男子...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