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海的痛
[摘要]【艺家言】王泽群
以前我对连谏的长篇小说不太认可,盖因读过她许多精彩的短篇小说,和更精彩的情色短文,让我情动,让我心恸,让我钦佩,让我知道她在文学创作上势不可挡。
有一年,帮朋友编一本双月刊,朋友委托我约稿,我给连谏写了个纸条——那时候只有博客——告诉她稿费很低,或者没有。连谏立刻寄来了好几个短篇,个个都精彩,且很有英国文豪哈代的风格蕴意。我回信表扬了她,她却回答说:“真不好意思。从来没有读过哈代的东西,更不知道哈先生的小说。”我心里暗惊:此女天赋很高,不是一般的高。
在我看来,青岛当下的女作家,没有出其右者。近几年里,连谏的长篇、电视剧、话剧,呼隆得青岛罩不住,直接上了国家级的电视台和各省的星频道,甚至改编为话剧在中国大剧院里演了七场,回青岛,又创造了青岛话剧院有史以来“本土话剧”演出场次的最高纪录。
这次给她的新书写 “读后感”,却是意外。人老了,伴随我五十二年的眼底病再度发作,一年里动了三次手术,左眼几乎失明。所以,不是特别精彩的纸媒文字几乎不看,只用微信接受些朋友信息。有一天,读到连谏发在微信上的一个极短篇,却让我欣赏不已,当即回了条微信,表示敬意。她正在写新作,却也抽暇与我聊了几句,说是出了一本新书,正需找位朋友写个点评,从来不敢约请老师,这次就斗胆请老师给说几句吧。我慨然应诺。
书读过,确实有话想说。
连谏的短篇小说、情色短章,是用了文化、文学的心与情的,不敢说字字珠玑,但是结构、布局、用词、遣句、人物、心情,都是时尚的,小资的,“贵族型”的,读过极易感动,铭记于心。但它基本是小众的。而连谏的长篇小说一改套路,非常接地气,非常有泥尘,甚至有着海风与露水;也有情,也有爱,但情爱都是老百姓的,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离不开普通人的低级欲望、卑微满足、逢幸感恩、自得其乐。
《你好,1978》是个大题目,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若是想用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许多大作家一定会高屋建瓴,气势磅磗,高视角,大布局,不写个省委书记,也得写个市委书记;不写个成功企业家,也得写个杰出科学家。连谏不同,也写了四十年,也写了改革开放,但角度极小,小到主要是杜沧海和他的父母兄弟姊妹;人物基本都是草民,草民们四十年里的日常生活。但整书读下来,我却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她写的是真的,没有假货,更没有文过饰非,涂金抹银。一条拉毛围巾,改变了杜沧海,甚至杜沧海一家人的命运。事件小到微不值说,人生大到疼痛铭心。杜沧海和他的亲人、朋友、同学们的命运,确实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改变了,但改变在一个极低极低的红尘层面,却为读者揭示了一种历史的反思。
挪庄和海,我都熟悉;拉沿和挖蛤蜊,我都干过。连谏的经历与认知,大概都来自她的采访或是“听说”,但是《你好,1978》非常接地气,非常真实地还原了青岛(其实也是中国)的那段历史。
海,草民的海,红尘万丈的海,最底层的海。它一直有着沉重的呼吸,难以描述的痛。这种痛,是真切的,是底层的,是刻骨铭心的痛。改革开放的现代风,给草民们带来了许多新意识,新思维,新的生活方法和新的生活态度。四十年了,但并没有什么巨大的能力,能够改变底层民众的许多旧的、好的或者坏的东西,它们依旧顽强地在旧土壤里滋生着。即使是小说中不太多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残存的旧观念,旧意识,也丝毫不曾改变,甚至变本加厉。连谏这部小说的优秀之处是只说故事,只讲情爱,其他不予置评。
近二十年间,连谏创作的长篇小说和小说集有三十多部,且绝大多数都是畅销书,被改编成剧本的作品也为数不少。为什么呢?只有一个原因:艺术。她在创作实践中充分张扬了天赋和艺术功力。我把一位文学友人阅读《你好,1978》后的话摘录在这里:
“这两天,孜孜矻矻一直在读连谏的小说,感觉她的讲故事的天赋,一点不费力,就把一个很绕的故事讲出来了。一边佩服着,一边想若是换了我讲,会是怎样的‘硌’和费力气。再就是她的语言好,顺溜、平实、生活化不说,最重要的是常有诗性哲理出来,就像尘埃里忽然开出的花,艳丽夺目,却并不觉得违和。还有一个就是巧思,一件事,她先扔一个果子出来,但并不继续说果子怎样怎样,而是去说别的事情了,正当读者沉在她的故事讲述里,忘了那个果子的时候,她却慢慢绕回来了,读者恍然大悟,噢,果子原来是结在柿树上的。而且是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一环扣一环,扣出人物性格的同时,人物的人生轨迹和命运也跟着出来了。最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不见一丝刻意,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我特别想问她一个问题,你在写一部长篇前,是把所有故事的所有人物都想好想透了呢?还是一边想一边写呢? ”
这个问题,我替连谏回复,没有一个作家写长篇小说,是完全想通了,想透了才去写的。大致是有了一个构思,想好了几个人物与他们的性格与特色,命运与曲折,就放笔写了。一切细节,一切故事,大约都是在写作中的灵机一动,或是山穷水尽时出现的柳暗花明罢了。
(作者简介:王泽群,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特邀作家。曾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青岛市作协副主席。 )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张海玉报道本报7月23日讯7月23日,记者从崂山区民政局获悉,崂山区出台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细则》(以...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