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家,这位“80后”成功绝非偶然 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晓带领年轻团队攻坚,高新技术落地扎根

半岛都市报 2019-07-22 03:23 大字

王晓在日本宫崎参加IEEESMC2018年会。

慧拓无人车亮相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暨2018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

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

王晓向来访客人介绍智能院自主研发的软硬件产品。文/半岛记者胡蕾

图/受访者提供

80后、副研究员、学霸、自律……如果要给王晓贴上几个标签,记者首先想到的是这几个词。身为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智能院)常务副院长,王晓给人留下的总是自信干练、充满活力的印象。从研究人员到创业管理人员,带着为学术人员做好创业支撑和推广工作的初衷,王晓几乎每周往返于北京和青岛,努力将院里的科研成果真正推向有需求的地方。王晓说,她“享受”这种忙碌而充实的状态。

一位会“发光”的80后

出生于1988年的王晓是位不折不扣的“学霸”。201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中国自动化学会2017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入选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6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同年起至今在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先后任院长助理,副院长,常驻、常务副院长。

“我本身博士是做的影响力传播最大化的相关研究,现在也算是把这个课题进行了实际的应用和转化,在做一些实践的工作。”王晓介绍,如今从事院内科技研发与产业化运营以及推广工作,也算是学以致用。

王晓现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一项、Intel企业联合项目一项,负责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课题、中国科协九大代表课题、院地产学研合作课题等十余项。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软件著作权2项,译著3部。这是王晓口中毕业之后取得的“一点成绩”。

闪光的不止有让人羡慕的履历和成果,王晓还是一位特别有感染力和带动作用的年轻学者。“一次,我随同导师王飞跃教授一同参加凤凰财经的年会,随手发了一条朋友圈,却得到了一位已经较为成功的企业家的评论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你这个年纪拥有这么好的平台和机会’,当时这句话彻底改变了我。”王晓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一次思想转变经历,“从那次之后,我彻底转变了学生时代等待分配工作的态度,很多事情不再把它当成是一种任务去完成,而是当成一次难得的机会去珍惜和把握。”

极为自律的工作“狂人”

在王晓的作息时间表里,基本上是没有工作日和周末节假日的区别的,早上、下午、晚上,每个时段工作几个小时,处理哪些工作,她总是把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一般大家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每周能工作40个小时左右,我的话一般能工作70个小时。”王晓介绍。

从研究人员到创业管理人员,王晓说自己“享受”这种忙碌而充实的状态。如今她几乎每周都要往返北京与青岛,或者前往其他城市出差。在日常科研工作之外,王晓负责智能院科技与产业化工作的统筹,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争取项目,将科研成果真正推广向市场,增强智能院的自我“造血能力”。

“做科学研究,是要找到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法,这是在理想化的环境中计算推演出来的;而做产业化工作,不是找最好的方法,而是找最适合且能让用户接受的,从实际问题出发,先提出解决方案,哪怕不是最好的,要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去完善、去优化调整。”王晓这样总结科研工作与产业化发展的最大不同。在她看来,发展五年,智能院经历了打基础、上台阶、谋发展几个重要阶段,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过程,对于团队来说无疑是一场有风险的“创业”。“要成功有很多因素,首先要明确市场需求、技术要达标、有一定的支撑资金,还要有政策支持和强大的团队。”王晓介绍,目前智能院主攻无人驾驶、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农业五大方向,在行业内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高学历团队平均年龄32岁

“做产业化其实并不容易,会给人一种非常大的反差感,有时候最高端的人才要去最艰苦的项目现场,要把最高端的技术落到最劳苦、最低端的场景里。比如我们有一个矿山无人运输的项目,环境极端恶劣,高温、尘土漫天、方圆百里渺无人烟,一群硕士博士学历的人才去到现场进行调研、调试、设备改造,一待就是好几天甚至好几周,但我们觉得非常有意义、有使命感,这是真正利用我们手中的高科技去解决旧问题,改变一些行业的现状,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王晓所在的智能院是一个高端人才聚集地,院里孵化的青岛慧拓智能机器有限公司,70%以上工作人员为硕士学位,25%具有博士学位、40%具有海外博士学位或留学经历。

“从30岁到35岁的一个非常大的转变,我认为是要从一个做事的人变成一个去规划和筹划事情的人。”除了做常务副院长,王晓还担任了智能院的党支部书记,经常会组织大家进行一些学习交流活动,她很乐意将自己的心得与大家分享。“要有对外探索的意识,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人要把工作做好,会经历这么几个阶段,首先是我自己做得好,第二是我能带动其他人做得好,第三点是我能带动其他人做得好之后、能够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也知道我做得好,获得更大的社会认可,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与效益。”

王晓介绍,智能院整体团队的平均年龄是32岁,团队活力非常强。五年来,300余位同事共同努力,实现了从0到1,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汇集了各方面人才与科技资源,获得了30余项国家及省市区级别奖励。“我们的目标是,未来两三年培育出一家上市企业,培育一到两家瞪羚企业,真正把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高新的技术落地扎根到山东大地上。”王晓说。

新闻推荐

厦门宝龙艺术中心:“以梦为陆”等开幕展探索艺术与城市生活

在上海,杭州等多地已形成宝龙美术馆、艺术中心、画廊等文化艺术机构业态的宝龙文化昨天又有新动作:2019年7月20日,厦门宝龙...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