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崂山抗日游击队的历史印记(上)

青岛早报 2019-07-15 06:14 大字

1930年代中期,中共青岛市委屡次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破坏,至“七七事变”之前,青岛市区已没有市级党组织。 1937年8月,国民党东北军第五十一军所部进入青岛地区继续抗战斗争,中共隐蔽在五十一军中的党组织,在山东大学秘密成立中共青岛市特别支部(以下简称为特支),开始领导青岛市区的抗日救亡运动。

中共青岛市委的重建

1937年9月中共青岛特别支部成立,李欣任书记,陈振麓任组织委员,王艺任宣传委员。特支建立后,动员各界群众,组织武装起义,准备在日军侵占青岛后开展游击战争。中共青岛特支的建立,使被破坏两年有余的中共青岛地方组织恢复了勃勃生机,在青岛党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支建立后,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工作,发展了一批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以下简称为民先)队员入党,同时将工作面向社会的各个阶层。一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入党、后失掉组织关系的老党员和热心抗日的群众,纷纷前来山大和特支取得联系,党的力量迅速壮大。

鉴于青岛党组织历史上屡遭破坏的沉痛教训,特支决定把青岛党的活动中心由市区转向郊区农村,实行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首先在党的群众基础好的毕家村建立了党支部。毕家村支部建立后,党员们分头到各地联络老党员、老熟人,努力扩大党的组织,广泛吸收“民先”队员,进而发展游击队员。

由山东大学“民先”队员和本地老党员相结合的这支革命队伍,深入农村,开演讲会、座谈会,印发传单、张贴标语,教唱革命歌曲,进行抗日宣传。通过宣传提高了毕家村、蓝家庄等村群众的抗日热情,很多群众积极报名加入“民先”,参加抗日游击队。埠落小学校长李崇汉,在当地威信很高,他积极支持组建抗日游击队的工作,埠落小学也成为组建抗日游击队的活动中心。

1937年11月,鉴于党的力量迅速壮大,上级决定撤销青岛特支,成立中共青岛市委,由陈振麓任书记,王景瑞任组织部长,李西山任宣传部长,王焕章任职工运动部长,李明海任武装部长,王艺任秘书。市委机关设在埠落小学。青岛市委成立后,王艺曾赴中共山东省委驻地泰安,向省委作了汇报。

中共青岛市委的重建,标志着青岛市级党组织在抗战中获得了新生。因中共青岛特支以及中共青岛市委及其领导的崂山抗日游击队,是在中共东北军工委直接指导下建立的,因此也受中共东北军工委直接领导。

组建崂山抗日游击队

中共青岛市委成立后,集中力量发动群众,分片发展游击队员,加紧组建崂山抗日游击队。市委成员按地段分片负责,陈振麓负责全面工作;王焕章负责浮山后、登瀛、王哥庄一带;李西山负责市区内;王景瑞负责杨家村、桃林、北疃、大北曲一带;李明海负责沧口附近的十梅庵、娄山后、大枣园一带。

屹立于黄海之滨的崂山,群峰林立,地势险要,其中部山深岭密,巨石参差,为抵御外敌进犯之天然屏障;山区内村庄散布,民风淳朴刚毅,群众基础比较牢固,开展游击战争的条件得天独厚。青岛市委计划在此成立规模较大的抗日武装,具体将分为四个或五个中队:第一中队在浮山后、沙子口、登瀛等沿海地带(包括接近市区的李村)成立;第二中队在桃林、北疃、大北曲一带成立;第三中队在沧口附近的十梅庵、娄山后、大枣园一带成立;第四中队在毕家村、蓝家庄一带成立;如有条件再成立第五中队。

崂山抗日游击队是我党在崂山组建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它的成立,点燃了崂山抗日的烽火。

首先组织起来的是第四中队。毕家村、蓝家庄一带,这里抗日运动发动的时间早,群众基础好,具备极好的组建条件。第四中队,由陈振麓兼任队长,宋中堂任副队长,王儒林任指导员,高嵩负责战术教练;由当地群众和山大学生等共六七十人组成,每个成员都是“民先”队员,其中50多人还是山大“民先”队员,市委又从中发展了一批新党员。

第四中队的新老党员很多,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也很高,集中了青岛革命力量的精华。由于青岛市委和抗日游击队在崂山活动的时间较短,原计划成立的其他中队都没来得及成立,因此,崂山抗日游击队实际上就是指崂山抗日游击队第四中队。 (未完待续)

李知生

新闻推荐

2019“青岛夜色美”街头文化艺术汇正式开启

半岛记者刘礼智盛夏的青岛,暑意渐浓。不过,一场以天为幕,以海为台,以夜色相伴的盛夏狂欢——2019“青岛夜色美”街头文...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