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小家”带动“志愿大家” 兵妈妈纪燕热心公益,带动周边人感受奉献的快乐、公益的力量

半岛都市报 2019-07-11 03:45 大字

热心公益的纪燕。文/图半岛记者肖玲玲

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青岛市西后楼社区的西门外集合了一群中老年人。他们的年龄大多在五六十岁,简单的例会之后便开始清扫马路、给绿化带浇水。“他们都是社区的志愿者,每周都会轮流打扫小区卫生。”56岁的团队负责人纪燕说。忙活一个多小时,大家陆续回家。换了件志愿者的衣服,纪燕又出门了,这次目的地是小区西门外的雷锋志愿岗。志愿岗长期设立,由社区志愿者轮流执勤,为大家着想,纪燕总把第一班岗留给自己。从“小家”到“大家”,“城阳好人”“山东省首届文明家庭”“青岛市十佳兵妈妈”“三八红旗手”……众多荣誉的背后是纪燕一个个的实际行动。

心中深植公益的种子

纪燕热心公益,传承自她的父母。她的父母是乡村教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在村里成立了一所“老年大学”:纪燕的父亲帮老人们读报;纪燕的母亲能歌善舞,就教大家唱歌跳舞。纪燕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到村委会的小屋里,听台上的父亲朗读报纸——热心公益就像一粒种子,自小便深扎在她的心里。

纪燕的父母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在社区担任老年学校及父母学堂志愿讲师,一讲就是20多年。在父母的影响下,纪燕参加妇联工作后热衷于组织开展各项志愿活动,一干就是39年。

在纪燕的带动下,家里人也纷纷加入了志愿者队伍。纪燕的丈夫王庆山是一名校车司机,平时喜欢书法,自练了十几年。社区改造后,居民们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动中心,其中就有一间书法室。不少社区老人和孩子有学习书法的意愿,王庆山主动请缨,在社区文化中心义务开课,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和周末,教授社区老人、孩子书法。

成就热心公益的“小家”

纪燕还是一名兵妈妈,他的儿子王泽祜入伍10多年来,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尽管回家探亲的时间很宝贵,但他总是挤出时间尽可能地做一些志愿服务工作。有一回,他回家探亲的时候恰好赶上社区有位老人把钥匙忘在了家里,而炉灶上还煮着饭。王泽祜毫不犹豫地翻窗而入,关火开门,化解了一场危险。王泽祜回家后并没有提及此事,直到被帮老人说起,纪燕才知道。

纪燕的儿媳曾因照顾孩子而一度辞掉工作。在纪燕的鼓励下,她利用带孩子的间隙学习,成功考出了教师资格证,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尽管又上班又带孩子已经让她很繁忙很疲惫,但她也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队,利用空闲时免费为社区困难家庭的孩子辅导功课。就连家中只有3岁的小孙女,也经常参加志愿活动。每次志愿队伍看望孤寡老人,小孙女都吵着一起去,生动活泼的她把老人逗得很开心。

如今,纪燕家中已经四世同堂,家庭和睦美满。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坚持“明孝道、知荣辱、有爱心、乐奉献”的家规家训。2019年5月15日,纪燕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志愿服务已成“常态化”

自2013年纪燕在社区成立了第一支社区志愿者团队以来,在纪燕一家的带动下,西后楼社区的志愿团队已经从最初的30余人发展到了200余人。纪燕根据志愿者的特长和社区居民需求,将志愿者细分成了数支各具特色的队伍,团队连续3年荣获“城阳区优秀志愿者团队”,2018年被评为“青岛市最美志愿服务团队”。

如今在西后楼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了一件“常态化”的事情,大家在团队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去处,有多少力就出多少力。志愿者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加入了志愿者队伍,退休后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不少家庭还是全家参与的“志愿者之家”。

“志愿改变生活,公益成就梦想”。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纪燕的“小家”和社区“大家”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公益的力量。

新闻推荐

青岛朝城路小学入学季体验亲海之旅

□记者宋弢报道本报青岛讯7月6日,青岛朝城路小学举行“亲海之旅·入学季”为主题的招生服务之旅,喜迎即将入...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