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像坐“过山车”当心双相情感障碍
“疯狂的天才”“大喜大悲的人生”“所有精神障碍中自杀率最高”……大家是否知道,这些关键词都指向同一个疾病——双相情感障碍。历史上不少政治、文化名人,如丘吉尔、林肯、海明威等均患有此病。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七科主任石少波提醒,每个人的情绪状态都会有跌宕起伏,有时“在状态”有时“不在状态”这很常见。但是,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波动太大,有时欣喜至“波峰”,有时沮丧到“波谷”,影响了工作表现,损害了人际关系,打乱日常生活,就应该警惕“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抑郁
可能反复交替发作
何谓双相情感障碍?石少波用一句歌词来形容就是“地狱天堂皆在人间”。双相情感障碍非常明显的表现就是,极端的兴奋和极端的抑郁并存,并以周期性的形式,反复转换。双相情感障碍发作可呈双相性,亦可呈单相性。
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涨、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二者可交替发作甚至混合发作,在整个病程中,有人以躁狂型为主,有人以抑郁型为主。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
很多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在很早的时候就会出现情绪忽高忽低的变化,但这种情绪的不太稳定并不太为人所注意,而这时实际上已经有抑郁发作了。一般患者的抑郁症状持续到30岁左右才会有一次躁狂发作,以后就是躁狂、抑郁、躁狂、抑郁的反复发作;有的人还会出现快速循环,一年之内出现多次反复发作,如同荡秋千一样。
双相情感障碍
与天才没有直接关系
躁狂症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躁狂症主要表现为明显而持久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在心境高涨时,患者常表现出兴高采烈、喜形于色的神态,好像人间从无烦恼事。患者常自称为“乐天派”。这时患者的情绪反应可能不稳定,易激惹。而思维奔逸则表现为联想过程明显加快,想法接踵而至,说话声大、量多、滔滔不绝。因注意力分散,话题常随境转移,可出现观念飘忽。患者常有脑子开窍了、舌头跟思想赛跑的体验。其精力异常旺盛,睡眠需求减少。轻度到中度的躁狂称为轻躁狂。轻躁狂患者的阳光一面表现在,计划多、想法多、动力足、精力旺盛、过度乐观;但其阴影的一面却是行动鲁莽、好冲动、不耐心、吸烟饮酒增多、做事缺乏考虑等。
在转为抑郁发作时,患者会表现出持续的悲伤、焦虑和空虚;兴趣或乐趣丧失,精力下降,感到疲劳,行为缓慢;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不安静、易激惹,睡眠过多或不能入睡等等。
得了双相情感障碍,具体是什么感觉?对患者来说,自己的情绪状态开关,像是被神秘人掌握,完全无法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无法知晓下一秒会是落入郁郁寡欢的深渊,还是飞上极度兴奋的云端。有人说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天才病。的确,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患此病,石少波说,尽管他们很“天才”,但阅读他们的传记会发现,这些名人一生因双相情感障碍导致的困扰数不胜数,双相情感障碍与天才没有直接关系。
极易误诊
别当成简单抑郁症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常被错误地当成简单抑郁症治疗。石少波说,有些患者以抑郁起病,或大多数情况下是抑郁发作,处在躁狂的阶段相对少一些,所以疾病比较难识别,常被被当作抑郁症。还有一些患者躁狂程度比较轻,仅仅表现为精力较充沛,这就更难鉴别了。被诊断为抑郁症后,反复吃抗抑郁药但效果很差;20岁左右就被发现有抑郁症;爱做风险性大、冲动的事;有酒精、药物依赖冲动;喜欢做游走在法律红线上的行为……遇到这些情况,患者和家属都要警惕是否是双相情感障碍。
专家指出,正是由于公众甚至少部分医务人员对双相情感障碍认识不清、诊断不明,导致目前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很多时候不够规范。如果躁狂发作就选镇静制剂治疗,抑郁发作时用让情绪兴奋的药物,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抑郁发作时用抗抑郁药,要么一用就有效,马上转向躁狂,从一个极端推向另外一个极端,要么用来用去没有效果,换了一种药也没有效果。可能带来的结果是病情越来越不稳定,反复发作的频率越来越快,病情发展得更为复杂。
我国估计有上千万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双相情感障碍发病高峰年龄是青春期,15岁到19岁起病的特别多。其中18到29岁的人群年患病率2.3%,终身患病率2.8%;30到44岁人群年患病率1.8%,终身患病率2.4%;45到64岁人群年患病率1.5%,终身患病率2.0%。有学者研究发现,低教育程度、低收入人群,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高于高学历、高收入人群。
新闻推荐
近日,“晨光杯”2019年青岛市第二十届武术锦标赛在新兴体育馆落幕。本次锦标赛共有来自全市的105支代表队800余名运动员报...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