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垒:用我热血点亮他人生命之光

黄海晨报 2019-07-03 09:44 大字

本报记者 滕伟伟

爱,总是孕育在最平凡的生活之中,蕴藏在最朴质的心灵深处。一袋袋温暖的血液、一本本鲜红的无偿献血证书和获奖证书,记录着他15年来每一次的爱心时刻,他献出的约6000毫升热血在别人血管里流淌时也滋润着自己的心灵。

耿垒说,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心里是快乐的。

第一次献血竟然“插队”

2004年3月5日,春寒料峭,这是耿垒第一次献血的日子。

“大二的一天,我发现在校园里有义务献血的,献血队伍足足排了两百米,特别显眼。当时脑子一热,也想参与,就跟着排起了队。”说起第一次献血,耿垒记忆犹新。

“当时就有一种执念,必须献血成功!”耿垒告诉记者,当天献血队伍太长,担心自己献不上血便跑到献血车前“插队”。虽然被医务人员批评了,但成功献出第一份鲜血,耿垒打心底里开心。

自从第一次献血以后,耿垒的无偿献血之旅便一发不可收拾。

“工作人员说180天以后才能献血。我就数着天去,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当时,我们学校离青岛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很近,有一次,我拉着同宿舍的两个同学一起步行去了青岛中心血站献血。因为我平时经常锻炼身体,血是鲜红的,我同学比较胖,不爱运动,血就是暗红的。血站工作人员说,这是因为我经常锻炼身体,血液比较有活力、含氧量高,将来用在病人身上也会更有利于病人康复。”耿垒笑着说。

“也就是那次献血,听到血站工作人员介绍捐赠造血干细胞,我就毫不犹豫地让工作人员额外抽取了100毫升血液,用于造血干细胞型号化验。”现在耿垒已是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中的一员。

已累计献血近6000毫升

光阴轮转,耿垒从大学的青葱少年,成为了一位优秀的ICT行业讲师。15年,一切都在变,唯有无偿献血公益之路,没有改变。

“老师这一个职业具备教书育人的特殊性,也让我能够有机会将自己‘无偿献血 救助他人’的观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5月24日,市中心血站的献血车来到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耿垒和自己的同事、学生,撸起衣袖登上了献血车。“平时工作挺忙,但为了保障血液的质量,经常会在学校操场跑几圈,饮食也比较注意,更是远离烟酒。”

“很多人说,献血怎么怎么不好,说自己坚决不献血。其实大家看看社会上好多人献血都超过10000毫升了,他们的身体不一直好好的吗?”耿垒告诉记者,一 开始献血时自己都是献400毫升的全血,近几年开始,每年固定献300毫升,累积到现在已快6000毫升了,通过献血可以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在这方面来说,献血也是为自己。

“前不久,我刚领取了‘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奖证书,还挺自豪的,这种感觉很棒!”耿垒坦言,第一次献血谁都会紧张,献血对有些人来说挺难的,因为这不是简单地拿出一件你自己的物品给别人,而是抽取自己的血液,这需要勇气,但是只要走出第一步,就能体会到奉献的快乐。

“我会一直献下去”

2018年11月下旬,耿垒的母亲因为心脏内长了粘液瘤,在医院做开胸手术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共用血2400毫升。

“根据义务献血用血政策,直系亲属可以免费享受与无偿献血量等量的医疗用血,这是对无偿献血者最有力的支持。母亲手术住院期间,我看着她头顶的输血袋,那个时刻,我清晰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伟大,同时也坚定了我要一直献血的决心。”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要谢谢你。这是耿垒对无偿献血者最真心的感谢。同时,作为无偿献血队伍的一员,耿垒的鲜血,或许也正被挂在希望的头顶,那跳动的红色涌入别人的血管,推动着他们的脉搏更有力地跳动。

“一开始我的妻子是不支持我献血的,但是通过这件事,她也明白了,别人的血液救了我们的亲人,我的血也正在挽救别人的生命。现在每次献完血,我妻子都要好好做顿好吃的给我补补。”耿垒欣慰地笑着。

莎士比亚曾说过,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奉献无止境,只要是身体允许,我会一直献下去!”耿垒说。

新闻推荐

23年只做一件事 这家内衣企业还被CCTV点赞

7月5日至7日,2019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会将在青岛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有这样一家参展的IP授权企业,23年来只专注内衣行业自...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