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泊”古镇口 科学之舰将起航 古镇口大学城科学讲堂工程主体封顶 打造自由、开放、互动的学术中心

青岛晚报 2019-06-25 07:01 大字

南拥古镇口湾,北邻西海岸核心区,环抱大珠山,古镇口大学城就坐落在这样一处钟灵毓秀之地。这座囊括了中科院、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顶级科研院所的超级大学城,未来将以科技、研发等产业鼎礼西海岸城市新格局。目前,大学城建设正如火如荼,其中必不可少的核心配套设施——科学讲堂项目近日刚刚主体封顶,这座讲堂外观形似军舰。项目建成后,将为周边高校提供学术交流等服务配套,打造自由、开放、互动的学术中心。

探访形似军舰外观造型别致

不规则造型与层层退台相互衬托,层次感清晰,从空中俯瞰,宛如军舰一般停泊在古镇口海边;65.4米的钢结构连梁犹如中枢神经,将讲堂的A、B两座楼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画卷……这座气势恢宏、别具一格的建筑便是科学讲堂。该项目由融发集团承建、青建集团施工。项目东西横跨200余米,高20余米,站在其脚下,观之十分震撼。“项目于2018年11月开工,最近刚刚主体封顶,目前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计划年底竣工。”项目经理赵子刚介绍。

古镇口大学城内高校云集、缀连成城。科学讲堂项目就位于其核心区中科院青岛科教园(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内,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以服务高校大中小型学术交流为主,同时面向社会经营,设1个多功能厅、4个中型会议室、2个小型会议室。

难点横跨道路项目空中“握手”

别致的造型虽然极具特色,但建设起来难度不小。尤其是A楼、B楼间的大跨度钢结构连廊,距离地面13.6米,高7.1米,总重量约350吨。“科学讲堂下方规划有融合中路,将来是中科院内的一条主要道路,为了保障道路的快速通行,同时又保证项目的统一完整性,才特别设置了钢结构连廊。”项目总工张鹏指着效果图说,连廊整体为钢结构,外立面为幕墙结构,主体封顶后,除装饰装修外,最主要的就是要完成连廊的建设,这也是项目最大的难点之一。

“连廊外立面设置了幕墙,这就使得钢结构、幕墙相互间的深化设计显得极其重要,钢结构桁架不仅需满足自身载重、承重要求,且应为幕墙安装提供有效连接点。”张鹏介绍,为确保钢结构整体完整性及安装过程的安全性,项目经多方论证计划采用地面拼装,验收之后整体吊装的方式进行,目前吊装方案已进入优化、修改阶段。

创新梁内穿“项链”提高稳定性

项目造型带来的难题还不止于此。为了展现“军舰”的飒爽英姿,项目外立面呈阶梯状、退台层层缩进,同时又有很多折角,这使得其外立面幕墙同时包含了阶梯状幕墙结构、转角处曲面幕墙结构、出屋面超高幕墙结构等多种幕墙结构,每种结构都必须采用单独的施工方案。“比如出屋面超高幕墙结构,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幕墙是高于屋面的,大约高5米左右,和普通的幕墙相比,这种幕墙结构只有根部一处受力点,古镇口附近风力、风压又比较大,所以必须进行受力计算,确保其稳定性。”张鹏解释说。

此外,基于科学讲堂的使用功能,建筑内部设有一处多功能厅。其顶部横梁长14米,下方无任何立柱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整个顶板安全稳固呢?项目部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创新采用了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梁。张鹏告诉记者,这种梁内部穿有钢绞线,穿好后使用混凝土密封孔洞,再对钢绞线进行张拉,拉到预定位置后再将两端固定在顶板之上。“钢绞线就像项链一样,将整道梁吊起,安装在顶部,能极大降低横梁的弯曲挠度,提高稳定性。”张鹏说。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傅春晓摄影徐常青

新闻推荐

树上结杏子 树下白舞茸

早报6月24日讯成片的崂山杏在微风中摇曳微笑,树下的成排小拱棚里白舞茸更是生机盎然。600年历史的北宅街道我乐社区试种白...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