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如何预设好关键问题
□薛婷
教师要实现有效的提问,设计一串好的预设问题是前提和关键。如何设计好的预设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笔者以为:
一、要找准困惑点设计提问
摸清学情,找准学生学习的困惑点,才能设计出好的预设问题。老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思考“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困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惑?”摸清了学生的学情,才能更加准确地判断课堂教学中应该问些什么才能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例如在《因数和倍数》一课的教学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听说过因数和倍数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试着举例说一说”。通过收集学生的回答发现了:第一、学生受已学的“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影响,认为今天要学习的因数就是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在举例中很多学生都是这样写的“4×6=24,4和6是因数”。其实,这节课要研究的因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非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第二、受“除法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影响,认为除法算式中的商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倍数。因此,我根据了解的学情敲定了新课的教学应该怎样设计问题并找到突破点。
二、找准关键点设计提问
立足数学素养,分系列研究教材,理清不同系列知识的知识链条。找准思维点,建好思维链,在“寻思来去”中,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知识的本质。
看透教材,立足知识本质设计问题。例如长度、面积、体积等的教学,它们同属于量的计量领域。其内容结构是相同的:核心要素两个(度量单位、单位的个数即度量值)、基本性质三条(运动不变性、合同性、有限可加性)。度量内容的教学策略也是相通的,这类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度量的本质,设计的问题应围绕“怎样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和单位的累加过程,如何形成单位的观念并以此为标准学会估计”来设计问题。
理清知识链,找准侧重点设计问题。例如:青岛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它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部分,属于一节生长课。这个知识点虽然与三年级上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同属于计算课,教学的重、难点都是要“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但提问的测重点却截然不同:《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是一节种子课,提问的重点是“怎样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来的数如何对齐?为什么这样对齐?”《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提问重点则是如何乘百位上的数。
综上所述,如何能让问题贴近学生思维、助推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发“问”。
(作者单位:张店区西六路小学)
新闻推荐
近年来,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元素为基础的中国风正慢慢跟随潮流趋势,走向国际舞台。7月5日到7月7日,在青岛开展的国际版交会...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