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竹岔岛
[摘要]【最美风景】
与辽阔的黄海相比,竹岔岛就如一颗沙砾。来往的船只带来一拨又一拨游人,他们的到来,缘于几年前嫁进岛的一个异乡姑娘小梁。大学毕业后,她来青岛亲友家度假,爱上了海,更爱上了一个年轻的渔民。此后,都市里少了一个白领,小岛多出了一个满身书卷气的渔嫂。
竹岔岛,也叫鸡鸣岛。听起来唯美而诗意的名字,却是因为岛太小,一声鸡鸣就能给全岛报时而得来。从青岛西海岸望过去,竹岔岛与一溜荒岛并肩站立,如同一圈哨兵。在南屯码头坐上渔船,约三十分钟就来到岛上。村口古老的石碾,守望着腥咸的海风和轰轰的马达声。马达声源自乌黑的小渔船,常常早于鸡鸣叫醒太阳,茫茫海面于是就生动起来,小小渔村也鲜活起来。
小梁已等在码头了,戴着遮阳帽,微笑中满是亲近感。虽经多年海风吹打,她还是白皙依旧,气质文雅。穿过开满杂花的小路和青葱的菜园,来到没有上锁的渔家小院。小梁告诉我们,离开时也不用锁门,用绳系一下就行。
躺在大炕上,宁静的渔村只听得见层层叠叠的海浪声。还记得第一次来竹岔岛那天,我们在夜风狂荡的黑暗里等待潮涨行船。未曾谋面的小梁从最有经验的老渔民家里,给我们传来了好消息:“从码头往东走,有个养殖场的小码头,可以提前登岛。 ”摸黑上岛,安顿好众人,我和小梁的母亲躺在一个大炕上,我们俩都睡不着,她诉说起女儿的倔强。这个来自东北的英语系大学生,偶遇现在的丈夫小杨,戏剧一般,千里姻缘使小梁放弃了城市里的一切,不远千里来到这个纽扣大小的海岛。一声淡淡的叹息,饱含了一位母亲的担忧:只有百十户的小岛,多是老人妇女,生活前途在哪里?读了十几年书,难道要学着下海捕鱼吗?
第二天,在帮小梁打理海鲜的时候,她告诉我,嫁进海岛不久就被聘为村小学英语老师,又受邀做起了兼职“幼儿园教师”,闲暇时与丈夫耕海牧渔,小日子蒸蒸日上。但是她感觉小岛具备城市所没有的气质,经营休闲游有很大的市场。经过多次申请,小岛终于通了网络,小梁用电脑把策划已久的旅游信息发布上去。逐渐,有电话来询问;逐渐,有试探的脚步踏进渔村。开始时,她以超值的服务像接待自家亲戚一样接待每位上岛的客人,基本不赚钱。没想到,小岛的旅游业就此发展起来。她请村委组织村民开会,成立旅游联盟,许多人家腾出房子办民宿,各家的海产品互通有无,让客人吃到想吃的海鲜。
正陷入初次进岛的回忆,小梁打来电话:“姐,过来吃饭吧。就在码头旁边我们家的酒店。 ”夏季是竹岔岛旅游旺季,甚至有省外游客奔着小梁而来。民宿住不下了,自带帐篷的游客就在码头和大街上安营扎寨,平静的小岛愈发热闹起来。
我问:“为什么不到对岸陆地上发展? ”她说:“嫁进竹岔岛就是因为喜欢这里,喜欢那个离不开渔船渔网的憨厚男人。原先岛上只剩下老人和不愿意出岛的中年妇女,现在好多空房子改造成渔家宾馆,大家都有收入了。 ”小梁的姑父和孩子们都在岛外,姑婆守着五间房,可供十几人住宿。我们住在她姑婆家的两夜,遇见过姑婆回来浇花。
午餐是极为丰盛的海鲜餐,梭蟹、蛎虾、虾虎、大蛸美不胜收。码头光洁的水泥地上晒着各种海货,经营垂钓的摊位在招徕客人。轮渡公司每天只发一班船,休渔期的渔船替补出场陆续靠岸,带着充满期待的游客。街巷里的许多门扉都用细绳拴了一下,说明主人不在家。我问:“为什么何不直接敞着门? ”小梁答:“是为了让串门的亲友不跑冤枉路。 ”午后的海面静静的,码头在慵懒地打盹,只有垂钓的人们不时迸出欢呼。那晚,在渔家宽大的炕上,我睡得香甜无比。
天边微亮,海上又响起马达声。 “快快起床,赶海去呀。 ”同伴催促着。退潮的礁石上,辣螺的呼吸毕剥有声。我们拣大的拾,很快就拾了半塑料袋。一声鸡鸣打破沉寂,朝霞里的一切都生机勃勃。
新闻推荐
早报6月10日讯电视剧《破冰行动》近期热播,电视剧紧张情节的背后,是一线缉毒警察们辛苦的付出。6月10日,记者获悉,青岛警方近...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