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市北“修”古树 市北区成立古树专家站,专门为古树名木“把诊号脉”
技术人员借助搭建的架子清理古树枝条。古树专家站供图
他们在现场反复商讨。古树专家站供图
邱元英(中)正在指导年轻人做实验。
邱元英做的笔记。文/半岛记者曹现梅图/半岛记者郑钦泽(署名除外)
前几年,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让冷僻的文物修复专业走到了大众面前。而同样高度专业、十足冷寂的工作,修复古树便是其中一项。在咱市北,就有这样一个专门的专家站——由市北区园林绿化工程二公司成立的青岛市首家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工作站(以下简称古树名木专家站)。他们是如何修复古树?古树名木背后又藏着怎样的身份密码?本期《市北故事》带您走近古树名木专家站,听听他们背后的故事。
300年银杏树迎来首次深度修复
4月初,岛城的平均气温在10℃左右。此时正值树液刚萌动,是修复古树的好时节。古树名木专家站的首席专家邱元英带领4名技术人员开始与时间赛跑,将首批需要修复的古树锁定为四方利群附近两棵300多年的银杏树。
“这两棵古树整体长势不好,有大的枝条出现腐朽、死亡的现象。”邱元英解释道。察、敲、听、思……面对其中一棵银杏树,经过前期多番专业的排查,凭借几十年的经验,邱元英做出了一个判断:这棵古树的中空现象严重。当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树皮时,偌大的树洞还是让他们很吃惊。“能形成大过中髓的树洞,至少得半个世纪的时间。”邱元英推测道。
在修复古树的过程中,树穴重新翻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从泥沙层、颗粒层,到营养土层,原始的土壤,我们需要保留;没有营养的,就需要换土。”在修复现场,即便是土壤翻掘,也都需要技术人员来进行操作。“古树的根系很庞大,每一次下铲都得非常小心。”邱元英说。
接下来,土壤检测、修剪残桩枯枝、树洞修复、拆除树穴池、挖复壮沟、铺嵌草砖等一系列工作,尽量为这两棵古树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整个修复过程大约持续一个月。
市北有了首张翔实的古树地图
在古树的修复中,树洞修复是一项高度技术性的工作。“整个树洞在地上部分高达6米,地面以下深达1米,需要保证木质部完好生长,还要充分考虑地下排水。”与古树打交道40余年,邱元英有着丰富的修复经验。
“上世纪80年代,我跟着师傅在崂山学习修复古树。那应该是咱青岛第一次开始对古树进行修复。”邱元英记得,当时他们修复的第一棵古树耐冬叫“绛雪”,而前辈们那种专业与专注的匠心精神,也在她心里牢牢地扎下了根。从植物保护,到病虫害研究,邱元英的专业和执着让她在业内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2016年,邱元英正式退休。与她一同从岗位上离开的,还有她那满满两大柜子的书本。“大都是跟植保相关的专业书,还有我工作三十多年记下的笔记。”翻看眼前一本本泛黄的记事本,里面不仅工工整整地写着日程安排,还包含着与植保行业相关的各种大事记。
不同于其他行业,即便是走在马路上,看到沿街生存状态不佳的行道树,邱元英也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来保护它们。随后,邱元英加入青岛市园林植物保护专家工作站。2018年底,古树名木专家站成立,她又投入到古树修复的工作中来。“成立工作站后,我们先是实地调研目前市北的古树名木生存状况,然后确定修复对象。”与此同时,她指导的病虫害预警也在定期推送中。
与时间赛跑,接力修古树
古树见证了世间的沧海桑田,也同步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抢修古树,就是与时间在角逐。择一事,终一生。如果说这份坚守初心的匠心精神,引领邱元英不断在事业上精益求精,那么作为初入古树修复行业的专家站其余4名同事,他们则凭着一股子认真,选择与时间赛跑。作为一名老园林人,赵军带着无数一线实践中摸索出的知识再出发;研究生毕业的夏艳尽管时常脚下有泥土,却让她生出这份对大自然力量的感叹;90后的曹先聪从一本笔记开始,由病虫害研究到预警,一点一滴地累积着植保知识;同样作为90后,刚毕业一年的单泉那股求真的韧劲儿让大家忘记了他年龄最小的事实。
“植物保护是一个广义的知识,是一种生命科学。”邱元英不仅在全力培养着后辈,也在慢慢尝试对公众普及。在冬季,他们带着社区居民,给行道树挖虫蛹;走进学校,他们从一棵树讲起,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绿色意识。
新闻推荐
热心“红马甲”,获游客点赞 镇江路街道志愿者帮外地游客找寻失物收到感谢信
于秀华(左)收到感谢信。半岛记者徐玮苓报道本报讯4月23日,人民海军度过了成立70周年纪念日,与此同时,在镇江路街道...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