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爸的村庄》爸有感
高忠(青岛)
《爸爸的村庄》这首歌
是半年前才找到的。歌曲录制于1998年,演唱者周亮、小曾,均是知青的后代。
记得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感受是惊讶、沉思、自豪、浮想联翩、热泪盈眶……
我首先产生的是惊讶:作者是谁?这首歌怎像是在说我,他怎知道我的内心世界?我们这一代的知青情结,均被他一语道破,莫非作者也是当年的知青?
接着便是沉思,激昂的语录声仿佛时光倒转,让我回到了1968年年末的那一天。那篇“两报一刊”的社论,改变了一代中国青年的走向。
记得“最高指示”发出的第二天清晨,学校的门口贴有一张大红纸,“文革”的大潮和热血的冲动,促使我们自愿的签字报名。那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当年许多路口都在静候着我的决择,何去何从只在一念之间。
历史没有如果,人生无法重来,就在冲动的一转身的刹那间,便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方向。
歌声又引发了我的自豪感——— “何日间如能同进村庄,跟爸爸去把你拜访。看看他当年栽下的小树,是否已经长成栋梁”。每次听到这里,我便豪情顿生。
是的,我们当年栽下的小树,确实已经长成栋梁。每当重返那个小山村,我都在那里流连忘返。当年那筷子粗的幼苗,如今已是环抱粗的栗子树。看那满山遍野的郁郁葱葱,足以为我们的青春作证。
随后便是浮想联翩——— “真想知道爸爸为什么总是对他们念念难忘”。这句话太深刻了,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莫说下一代不理解,就连我自己也不知为何念念不忘。难道是独立人生的起点?城乡的反差?艰苦的劳作?浓浓的乡情?还是那纯纯的初恋?这N多的疑问,不知谁能给个答案??
《爸爸的村庄》的演唱者周亮、小曾,都是知青的后代。两位小友声情并茂:“真想到爸爸当年插队的村庄去走一走,看一看;真想明白插队的日子究竟是苦还是甜。”这几句道白使我百感交集。是啊,真想带女儿回那小山村,让她看看她老爸当年栽下的栗子树,建起的大寨田,推过的老石磨,住过的破草房。
可惜我没能把孩子动员回那个小村庄。没办法,孩子十八岁就去了上海,到现在已经十二年了。如今女儿在那里有了自己的小公司,说了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孩子已经完全融入这个国际大都市。
实话实说,想带孩子回去的真实目的,就是想显摆我那段老资历、想自我炫耀一下,不显摆总觉得有点冤。不过这目的还是部分达到了,这事还是在另一段里讲述吧。
爸爸的村庄
演唱者:周亮 小曾
小曾:就在那遥远的偏僻山下/有爸爸插队的小村庄
周亮:它没有青山也没有绿水/只有贫瘠的黄土山梁
小曾周亮:当年他怀着美好理想/住进了乡亲的草房/洒下过多少汗水和泪水/渴望改变小村模样
小曾:人生的甘苦在这里饱尝/难忘那插队的小村庄
周亮:破旧的窑洞和苦涩的井水/还有慈祥的房东大娘
小曾、周亮:何日间如能同进村庄/跟爸爸去把你拜访/看看他当年栽下的小树/是否已经长成栋梁
周亮:真想到爸爸当年插队的村庄去走一走,看一看
小曾:真想尝尝爸爸吃过的窝窝头、糠菜团
周亮:真想知道爸爸为什么总是对他们念念难忘
小曾、周亮:真想明白插队的日子究竟是苦还是甜/何日间如能同进村庄/跟爸爸去把你拜访/看看他当年栽下的小树/是否已经长成栋/啊~~~~是否已经长成栋梁
(编者注:博文发表于2010-11-22 02:47:52)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家住青岛市李沧区的姜女士致电本报新闻热线(0532)-66610000,询问异地退休职工能否在青岛完成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手...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