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现实生活不足“1厘米”

青岛早报 2019-04-04 08:41 大字

3月31日晚,青岛市话剧院演出的原创话剧《家有遗产》在李沧剧院完成了首轮演出的最后一场。该剧自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应国家大剧院邀请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品剧目晋京演出以来,于2月15日-3月31日在北京、济南、青岛3个城市连演16场,观众达1.6万人次,获三地观众的热议和好评。

演出结束热度不散

《家有遗产》首轮演出虽然已经结束,但引起的话题热度并未散去。同学聚会、大学校园、地铁站、餐厅食堂……《家有遗产》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看过演出和没看过演出的市民都谈论着这股入春以来的话剧旋风。

作为青岛市话剧院时隔12年推出的原创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家有遗产》从创意之初就受到多方关注。该剧从创排到演出历经2年时间,数度打磨,晋京演出大受好评。本次青岛巡演在年初晋京演出的版本上又做了整理和压缩,总导演王晓鹰亲临青岛指导排演,并对剧本进行第七稿的修改打磨。

3月12日-14日,《家有遗产》连续3晚在青岛市人民会堂与家乡观众见面。130分钟的演出,观众不仅对青岛市话剧院演员的表演功底一致点赞,更为接地气的故事和朴实无华的台词连连叫好。观众称《家有遗产》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不足“一厘米”,接地气的剧情写的是老百姓够得着的家事、琐事,在平凡的小事和朴实的话语中,让忠厚家风润物无声地化到实处,渗入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演出结束后,观众全体起立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久久不愿散去。

3月20日-31日,这部感人肺腑的正能量文艺精品在李沧剧院再次呈现在观众面前。10场演出,上座率达80%,在观众市场立得住的基础上成功完成长期驻演。让观众选择,让市场检验,《家有遗产》的成功演出,表明艺术与市场可以做到完美结合,为艺术精品走向市场、贴近观众做了有益尝试,也为精品剧目的产业化运作提供了借鉴。

上了一堂“特殊党课”

讲好百姓故事,演人民爱看的戏。 《家有遗产》最大限度地打破年龄、地域、圈层的限制,在创作上把人民群众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角,以本土化为特色,结合极具青岛印记的艺术元素,运用“时光交错”的舞台艺术表现手法,于一场遗产争夺中折射现代社会的世风和人情冷暖,深刻诠释了普通百姓崇尚坚守的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一部弘扬好家风、反映正能量的极具现实意义的话剧。

《家有遗产》从家庭这个小切口入手,在家训家规中聚焦传统文化、展示中华家风,触及内心、不喊口号、不说教是它的最大亮点。该剧吸引了青岛各大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前来体验观赏,掀起一股党建学习热潮。市北区区直机关工会委员会、青岛港引航站、青岛地铁集团、李沧区兴城路街道办事处、崂山区金家岭街道办事处、青岛报业传媒集团、青岛第三人民医院、青岛市中心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先后组织广大群众和党员观看,开展了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教育、家风教育课。很多观众看完演出后,纷纷表示观看这部剧就像上了一堂具有正能量和启发作用的 “特殊党课”。青岛市中心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用艺术的形式开展主题活动,既内容丰富生动又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此次《家有遗产》在李沧剧院驻演,点燃了众多年轻观众的热情。来自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艺术团话剧社的30多名师生观摩演出、近距离与演员交流,展开了一堂生动的话剧鉴赏实践课。演出结束后,剧组演员和大学生们展开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近距离的提问交谈,演员向大学生们传授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让热爱戏剧表演的学子们受益匪浅。

据介绍,在首轮演出收获好评的同时,青岛市话剧院已着手筹备《家有遗产》的第二轮演出,计划在济南、烟台、聊城、潍坊等城市进行省内巡演,用艺术作品展现“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青岛城市形象。

记者 周洁 市话剧院供图

新闻推荐

海底捞悦荟广场盛大开业

消费资讯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