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拿什么来陪护我们 不少老人陷“无子式”就医困境,国家和省市密集出台政策助力养老
半岛记者刘雪莲
老人住院,孩子忙,老伴陪床,等住院的老人出院,陪床的也差不多累倒了;不想拖累远在外地的孩子们,生了重病的老人隐瞒病情,甚至想着长痛不如短痛,放弃求生欲望……老人生病,本是最渴望孩子陪护在身边的时刻,然而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不少患大病重病的老人,却经历着“无子式”的陪护,那些克服困难尽量陪伴老人的子女,很多也苦不堪言。从今年2月份起,全国、省市层面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举措,为养老助力。
得了重病,儿女却不在身边
没人陪,化疗都不敢喝水
老苏,74岁,肺癌手术一年后,在肺部又发现转移的癌细胞,于是化疗。老苏老伴儿前几年去世,唯一的儿子在外地工作。每次化疗,老苏都是一个人。
“手术的时候孩子就是专门请假回来的,孩子领导已经不痛快了,化疗决不能再拖累孩子。”病友化疗基本都有人陪着,老苏的状态还不错,跟大夫护士们又处得挺好,一个人化疗也坚持了好几个疗程。
老苏每天化疗输液的时间都很长,如果要去卫生间,必须有人帮忙举着吊瓶,可他无人陪床。实在憋不住的时候,老苏会请旁边病友的孩子帮一下忙,但他实在不好意思老麻烦别人,最后只能少喝水甚至不喝水。
不喝水的老苏,化疗恶心也不想吃饭,他也曾经订过外卖想着多少吃点儿,但是饭还没吃,闻着味儿就开始反胃,后来干脆也就饿着。
化疗虽然痛苦,但是老苏说自己还能忍,他最害怕的就是复查,每次一个人面对复查结果的时候,他的心都会紧张地疼。“我害怕转移到骨头,转移到头上,转移到肝上。”老苏说,如果自己化疗着,身体还一直还比较稳定的话,那就坚持,能多活一天是一天,如果再转移病情复杂的话,自己也不想再使劲折腾了,就那样吧,折腾不起了。
像老苏这样患了大病却要孤独面对的老人,在岛城各大医院并不少见。比老苏幸运一些的,是那些还能有个老伴儿陪床的老人。
“现在不少老人生病住院,不是孩子陪床,几乎都是老伴陪床,住院老人出院了,陪床的老人也累得差不多了。”说起老年人生病住院的事儿,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科副主任戴丽娜颇有些感慨。
从戴丽娜接触的老人来看,老人住院不麻烦孩子,有的是心疼孩子,怕孩子耽误工作,不叫孩子陪床,有的是因为孩子实在太忙。
“我们病房前一阵有个肿瘤病人,老伴身体不好,经常是他住院的时候,老伴也在外院住院。”戴丽娜说,在他能自理的时候,除了做化疗,基本都自己在医院。有时候孩子送饭,不能送的时候自己从食堂订点儿或者是孩子给订外卖。
等到老人不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孩子没办法,只能放弃自己的工作来照顾父亲,然后趁着白天没太有事的时候送外卖,很辛苦。
怕连累外地孩子自我放弃
朱先生兄弟姐妹三个,老家在陕西。他们全部考上了大学,在三个不同的城市成家立业,只有父母留在陕西老家。
三个孩子虽然不能经常回家,但会时常给父母打电话。有几天,家里电话都是他们姑姑接的,说他们父母忙。几个孩子觉得不太对头,使劲盘问姑姑,姑姑终于说了实话,原来他们的母亲生病住院,情况很不好,但是不让告诉孩子们。
知道真相的朱先生,订了第二天一大早的飞机赶回老家。住在县医院的老母亲,已经不能吃喝、不能下地了,连眼睛也睁不开了。
原来,身体不太好的老母亲,有一天打了一个喷嚏后,突然半边身子不能动了。送到县里的医院,除了挂吊瓶也没有别的处理措施,老人住了一周院,没有任何改善,情况越来越糟。
老人不让告诉孩子们,说这种情况就是救回一条命,也是瘫在床上拖累孩子,还是走了吧,孩子们心疼也就心疼一阵,于是就一天天在医院里熬日子。
朱先生几经周折将老母亲接回青岛。经过半年多的治疗,老人恢复得很好,离开青岛坐飞机回家时,在机场快步如飞。朱先生不敢想,如果当时不是因为连续几天姑姑接电话露出破绽,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
44岁的李先生最近半年一直陷入自责中。他在东北的老父亲一年前查出癌症,那时,他家老二刚出生3个月。知道父亲患癌的消息后,李先生连续几晚睡不着,在想要不要把父亲接到青岛来治疗。但是,被两个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他,还是没能开口,而老父亲也很默契地什么都没要求。
老人在老家吃点儿中药控制病情,坚持半年就走了。“我爸都没住院,他是不舍得再让我花钱。”李先生一直在想,如果自己把父亲接到青岛来治疗,父亲是不是不会这么早就离开。
新闻推荐
游泳新华社青岛3月30日电(记者周欣吴书光)看着从12岁到27岁一直坚持在比赛中参加1500米自由泳的弟子孙杨,朱志根教练表情严...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