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个真正的读书人
“孩子为什么要读整本书?怎样指导孩子读完整本书? ”昨天,由青岛市教科院主办的青岛市小学语文整本书共读研讨交流会开幕,来自全国的10余位儿童阅读推广专家与青岛的400位小学语文教师共同探讨整本书阅读对发展孩子多方面认知能力的作用。来自南京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岳乃红的观点带有普遍性,她表示:“读整本书能够锻炼人对阅读内容更强的信息提取和理解把握的能力,更强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更有深度的思想和更广阔的视野。 ”
在阅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青岛市教科院教研员崔志钢告诉记者,目前教育部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认为,这些核心素养中语言的理解、审美、运用3种能力,落实到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是可以得到同时发展的。“阅读和写作是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体两面,读与写的学习在整本书阅读课堂中可以持续的进行。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感受阅读,从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课堂上使用的语文教材以单篇文章为主,阅读时间短、阅读目的单一,难以建构文章间的意义关联,散点式阅读的倾向比较明显;日常生活中的阅读常常依托数码产品,微信、微博等阅读形式直接导致阅读的碎片化。校园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阅读都带有明显的拼接印记,而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形成需要积淀,怎么解决呢?整本书就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学生能够长久地沉浸其中。 ”崔志钢说,比如评价人物,单篇的文章中人物性格展开只有几个侧面,读整本书就会发现人的复杂性,一本好的小说就是一个人物的性格发育史。只有阅读整本书,才能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
用“桥梁书”提高阅读兴趣
做少儿读本出版的谢蔚女士经常听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喜欢阅读,但是读过之后问孩子,孩子说不出读了些什么。 “也就是说,孩子理解得没有那么深刻,所以如果能让老师带领孩子们阅读,告诉他们怎样去阅读、怎样阅读整本书,会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 ”
谢蔚提到一个儿童阅读中需要注意的现象:现在的孩子小时候从绘本开始阅读,进了学校开始读文字书时,有的孩子会觉得吃力。如何吸引孩子愿意自己阅读文字书,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循序渐进地过渡到阅读情节较多的小说等文学类书籍?谢蔚建议可以用“桥梁书”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好的‘桥梁书’在用字遣词上都有周全的考虑,它的内容主题接近儿童的生活经验,采取幽默有趣的童话故事形式,帮助孩子从喜欢阅读开始,渐渐适应字数增多、篇幅加长的文字书,最后成功地由亲子共读迈向独立阅读。 ”她认为,独立“读完一本书”的成就感,会让孩子得到极大的满足。
谢蔚介绍,“桥梁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既能给孩子学习的空间,又不会增加太多难度,阅读过程也是孩子们慢慢学习母语的过程。“‘桥梁书’在语言上主要使用各年龄段的常用词,可以让他们不费力地积累一些词语。加上兼具趣味性和文学性的故事,能深入孩子心里,很容易一口气读完,小读者们会在流畅的阅读过程中收获一种更加宽松、从容的阅读体验。 ”
重“篇”不重“书”会留下遗憾
来自南京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岳乃红认为,课堂上的语文教育侧重的更多是文章教学,教材里的课文只是现代文、文言文的文章和片段,重“篇”不重“书”会造成学生们读“书”不够。她说:“对于某一些题材和选题,也许一篇文章就足够说清楚了,但有时候有些主题需要卷帙繁多的篇幅和层层深入的结构去呈现,就需要一本书去装载了。一篇好文章与一本完整意义上的好书相比,或许逻辑结构和思维角度有相似之处,但是,一本完整的书无论从内容广度还是思维深度上都要宏大和深邃。 ”因此,她认为,虽然文章好读、大书难翻,但一个训练有素的读书人不能只读文章,要多读大书。与读篇幅短、结构相对简单、内容逻辑相对弱小的文章相比,读整本书更能够锻炼人对阅读内容更强的信息提取和理解把握的能力、更强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更有深度的思想和更广阔的视野。“对于学生来说,只读文章而很少读整本书,会导致缺乏阅读能力,会缩小他们的思维格局。很多学生没有读书的习惯,只有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文章阅读,以及浏览新闻娱乐和生活信息的碎片性阅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可能会大打折扣。例如,只读《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等节选文章,而不读全本《红楼梦》,造成的遗憾可想而知。 ”
岳乃红表示,通过大量书籍的阅读才能培养出孩子的阅读能力,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是否需要给孩子列书单的话题,她认为,可以推荐,但不必做强制性的限制和硬性要求。让读书回归读书的本来之义,语文教育才更有气象,学生才更像读书人。 记者 单蓓蓓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孙桂东报道本报3月29日讯3月25日晚7时许,一男子带着一女子到八大湖派出所报案称,他和同事们都被眼前这位...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