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激活学生的“成长动能”
[摘要]青岛四十四中:
近日,青岛四十四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学校领衔构建的“智慧课堂”再次受到广泛关注:推广PAD特色班,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高效转变;引入智课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课堂大数据”,给老师定制个性化评估确保学生课堂 “收获度”……两年来,通过对智慧课堂的扎实推进,青岛四十四中的课堂“活”了,同时被激活的还有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之穴,每一位教师的智慧之穴。
突破
让PAD学习不止于课堂
“在2016年,我们就对PAD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市北区教学年会上,我校老师就展示过PAD与学科融合的示范课。这一成功的开端,不仅让老师们尝到了教学方式变革带来的甜头,更激励着大家深入探索适合亦生亦师特色的智慧课堂新路径。 ”在信息化教学大势所趋的当下,学校副主任刘佳向记者讲述了学校探索 “智慧课堂”的契机。
为了充分提升PAD的有效使用率,拓展引入PAD的有效学习方式,学校确立整个2017年为智慧校园推进年,同年9月在初一级部建成了两个PAD特色班,报名PAD班的学生人手一个PAD,可以带到自己教室,也可以带回家,真正成为学生专属的个人学习资源。同时,学校用心搭建了“畅言智慧课堂”,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呈现出完善的电子资源库,这是一套能将课前、课上、课后贯穿起来的智能系统。 “智慧”的硬件有了,更重要的是养成使用硬件的习惯。学校在教师层面中每月召开调度会,在学生层面中每季度召开推广会及班级协调会,通过这些制度反馈阶段大数据,引导行为养成,以此来跟踪、督促大家的PAD使用。
与此同时,后台工作人员还会对师生继续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含作业平台、课堂互动、班级空间的使用,并随时解答老师、同学们在使用上的疑惑。对PAD学习制度化、习惯性的全时段普及,让青岛四十四中的PAD教学真正突破了课堂的局限,开启了学习方式的转型与升级。
蜕变
揭秘PAD班的“隐藏魔法”
在线上线下立体化的推进下,四十四中的智慧课堂发生了“质变”,一年时间,2017级的两个PAD班就变成了2018级的4个PAD班,班额翻了一倍。背后,智慧课堂产生了怎样的“成长魔法”? “一年下来,老师的变化是最大的。 2017年9月,给第一批PAD班老师培训时,老师们的心情大多是复杂的,因为等待自己的是未知的挑战。而新初一的老师们在耳濡目染一年之后,都是兴奋、期待地来参加培训,直接就能问出好多技术层面的操作问题,说明老师们的理念变了,被动变为主动。 ”四十四中校长张青涛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四位校领导中有三位都在执教PAD班。
老师的转变带来的是课堂的活力。课前,老师们会将PAD中的资源或自己录制的微课,根据学情和教学需求在课前推送给学生预习。在课上,老师及时捕捉正确或错误的资源拍照同屏,学生来讲解,以这种方式代替传统板书。老师可以随时与同学们进行各种互动,还可以根据即时收集的数据,精准找到学生通过率低的知识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课后,老师布置作业可以精准进行分层推送,批改便捷,反馈及时。教学方式的信息化“蜕变”,不仅让课堂“活”了起来,更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度。据了解,学校PAD班的老师们因为常常出示各种参观团信息化展示课,加速了个人专业化成长,更有不少老师申报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
升级
“智能”为成长插上有力翅膀
通过一份面向四十四中初一学生的问卷,记者发现,无论是PAD班还是普通班的学生,他们都更喜欢或期待智慧课堂的交互式授课方式。 PAD班学生的错题本、笔记整理、向老师提问等都借助PAD,比普通班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高效,自学能力也更强。通过智慧课堂,学生们与老师、同学的互动多了起来,感官动了起来,思维动了起来,真正地动了起来。
智慧课堂的探索无止境。学校在初一班级安装了“智课教室”,及时监测、收集学生和老师的课堂信息,所有课都会被录下来并形成数据,从数据上就能看出每位老师的教学特征。 “数据和雷达图可以对比出学生的参与度、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等情况,智课教室的数据,相当于给老师们提供了个性化评估。我们会定期对比数据并发至老师,供老师们进行教学反思、研究学情,避免学生出现偏科和掉队现象。 ”在张青涛看来,信息化教学不仅优化了教学整体效率,更有利于教育的个性化满足和均衡发展。在信息化发展的大格局指引下,青岛四十四中已经用“智能”为学生们的成长插上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 记者 卢刚责编:宋振涛 美编:宋林 审读:邴启欣
新闻推荐
□记者白晓通讯员张晓武报道本报青岛讯3月14日,城阳区《城阳故事》新闻发布会暨新时代文明实践·千场城阳...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