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 你“捂”对了吗

青岛早报 2019-03-18 06:33 大字

[摘要]近日,岛城天气乍暖还寒,很多早早换上春装的市民,尤其是年轻女性成了各大医院急诊或者呼吸科的“常客”。这时候耳边就会响起老爸老妈的叮嘱“春捂秋冻,春捂秋冻……”春天到了,为什么强调春捂呢?春捂究竟该捂哪里?春捂又该捂到什么时候呢?中医给你支招啰。

岛城春捂一般捂到清明过后

中医认为,春捂秋冻与自然界阳气的成长有关。从冬至日一阳生起,阳气渐长,直到九九八十一天以后,寒气才消尽。

春天的节气从立春开始,此时还在六九时分,所谓“春打六九头”,此时尚有冰封雪盖,直到雨水节气才融化。虽然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但此时因为冷暖空气交替,气温不稳定,阳气初露尚不茁壮,惊蛰在八九时分,杨柳开始返青,但也是春旱的开始。

春季6个节气有4个节气处在“数九寒天”之中,平均气温不足20℃,且气温不稳定,时时有寒邪袭人,而且北方尚处在采暖期内,因此,早春之时,御寒的衣物、棉被不宜过早拆洗,还是捂捂较好,可以减少呼吸道、心脑血管病的疾患。

春捂在地处沿海的青岛尤为重要,青岛春长,更应注意保暖,尤其是夜间。对人体来讲,内外环境的稳定尤为重要,老人、儿童、体弱多病者更要注意,乍热乍寒伤人最速,气温稳定在18-24℃对人体最为适宜,春捂有助于这一温度的保持。一般要到清明节以后,气温稳定在20℃左右,春捂就可以结束了。

老人孩子女性千万要捂好

通常,体质相对较弱的人更需要“春捂”,特别是老年人、孩子、女性这三个人群更需要“春捂”。老年人,身体机能已经走下坡路,身体循环较差,容易受“倒春寒”的刺激。孩子,因为身体各方面还未发育完善,如果穿少了,一旦遇风寒就容易患上感冒、哮喘、扁桃体发炎、支气管炎甚至肺炎等疾病。女性的体质相对较弱,现在这个时候也千万不能为了“风度而不要温度”。 “春捂”除了要适时增添衣服,还要多加锻炼身体,比如快走、慢跑、爬山等运动,能从根本上增强身体机能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延伸阅读

春捂要留心捂好这些地方

A头颈捂一捂,感冒远离我

春捂时第一个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头颈,这样可避免因头颈受风寒带来的不适,如头痛、头晕、颈肩胀痛或感冒、气管炎等。外出时可戴帽子或系一条围巾,不宜过早穿低领或V字领上衣。

B手腕捂一捂,心脏好舒服

春捂时第二个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手腕,因为手腕上有心经对应的神门穴,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说,人体内的元气循环会在神门穴经过、停留。如果元气循环得顺畅,身体就好。所以说让神门穴保暖就能让心脏更加健康。七分袖与九分袖的衣服这个时期最好不要穿着,尤其是老人,外出活动时尽量在外套里穿一件袖口能达到拇指根部的长袖毛衣,或是戴上一副稍微长点的手套。

C腰腹捂一捂,腿脚不麻木

第三个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腰腹,这是因为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肾居于腰腹部,那么一旦有风寒侵入人体,肾中的阳气就会被困于下部,腰部以下的循环就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等问题。除借助衣服保暖外,也可通过按摩温暖腰腹。双手交叉快速揉搓,直到把手掌搓热后,把手掌直接捂在腰两侧处,同时双手按顺时针按揉即可。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女性在春季若经常穿低腰裤(露背装),腰背就容易受凉,随之下半身就容易受凉,风寒侵入,直接导致女性宫寒,造成手脚冰凉、痛经等。

只有做好腹部的保暖工作,女性才可能避免诸多妇科疾病。

D脚下捂一捂,全身都暖和

最后需要保暖的地方是小腿和脚,尤其是小腿外侧,这里也是需要保护阳气的地方,“春捂”要注意上薄下厚,做好下身的保暖。那是因为下身的血液循环相比上身要差一些,很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尤其是裸露的膝关节、踝关节,时间一长会感到关节僵直,酸胀不适,容易引发关节炎。还有一句老话是“寒从脚下起”,人的脚底神经末梢丰富、敏感,做好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暖和起来。

名 医 答 疑

家住萍乡路的刘女士:我父亲平时喜欢喝酒,最近检查出股骨头坏死,我们让他戒酒,但他不同意,想问一下专家,股骨头坏死跟喝酒有关系吗?

市立医院西院区骨科病区主任解思信: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不及时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股骨头坏死主要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前者主要因髋部外伤(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引起,后者的主要发生原因为应用皮质类固醇及酗酒等。股骨头是人体内先天血液供应不足的部位,长期大量喝酒会引起股骨头内脂肪细胞增加、体积增大,使本就狭小的空间进一步压力增高、血供减少,再加上大量饮酒可导致血液瘀滞,使股骨头内血液供应进一步减少,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股骨头坏死。临床发现,长期酗酒引发的股骨头坏死呈直线上升趋势。解思信提醒,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在于适当运动,减少饮酒,避免酗酒;在生活中做到未雨绸缪。

网友爱上爱的美:每月经期时总是特别难熬,感觉心情烦躁,小腹疼痛,整个人好像病了一样。尤其是这次月经来潮,我感觉腹痛特别严重,想问问中医专家有什么好办法?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医生牛明明:最近天气暖和了,很多女性早早就减了衣服,饮食也没有注意,经前期吃过冷饮,受凉后导致经期特别疼痛。痛经是困扰女性的常见病症之一,生活中,有很多女性在“那几天”都会感到小腹疼痛、出虚汗、浑身乏力,严重者痛得在床上打滚、呕吐,甚至痛昏过去,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痛经在中医认为多数是由寒凝、气滞、血瘀长期积累造成的,也有因为气虚亏虚的。他推荐痛经女性选择艾灸,艾灸有补元气、通经络的功效,能够改善女性的痛经症状。

网友“春天在心里”:小孩子总是嚷嚷着耳朵痒痒,让我给他掏耳朵,但在网上看到给小孩掏耳朵可能影响听力,想问问专家,小孩子究竟能不能掏耳朵啊?

市妇女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专家:大家常说的“耳屎”就是耵聍,是由耳道皮肤分泌堆积而成的,可分为干性和油性。油性耵聍也就是俗称的“油耳屎”,但无论哪种,医学上都认为是正常的。适当的耵聍可以保护耳道皮肤,可防止异物进入及杀菌、抑制真菌的生长。正常情况下,外耳道具有一定的自洁功能,大部分片状的干性耵聍是可以随头部的运动、咀嚼、讲话、打哈欠等活动自动脱落并排出耳道,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掏的。但是,油性耵聍和硬性结块的干性耵聍不易脱落,而人们生活中的常用掏耳朵工具,很容易将耵聍推向耳朵的深处。

随便掏掏耳朵有什么危害?掏耳朵时孩子突然活动或家长用力过猛,会戳伤耳道皮肤或鼓膜,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并发感染。如果掏耳朵方法不当,可将耵聍推向耳道深处,甚至形成耵聍栓塞,压迫鼓膜,造成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掏耳朵工具不洁,或过度刺激耳道皮肤,容易造成耳道皮肤感染,引起流脓和耳痛。共用掏耳朵工具,会传染疾病,最常见的是人乳头状瘤病毒,可引起外耳道乳头状瘤。因此掏耳朵尤其是给幼儿掏耳朵要请专业耳鼻喉科医生完成。如果遇到难以取出的超大耵聍或引起耳道炎症的耵聍,医生可以给患儿全麻下取出耵聍。

特别提示

如果你有健康和养生方面的问题,请扫描二维码加入早报名医工作室并留言,我们将邀请名医工作室的专家解答您的问题。

本版撰稿记者黄飞

新闻推荐

制定理财规划 帮小白“钱生钱”

日入6000”“一周赚的比一个月都多”“三天本金翻倍”……猪年春节以来,种种关于股市的神话、憧憬,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