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红装爱“武装”,小嫚只为航模狂 ◎文/半岛记者 江海峰 图/叶磊

半岛都市报 2019-03-16 03:06 大字

化妆品、高跟鞋、靓装、美食,是大部分年轻姑娘的标配。然而,今年刚满20岁的青岛小嫚贾亦琳,却不爱靓妆爱模型。一张密密麻麻的平面图,几千个细小的零件,一堆镊子、螺丝刀、胶水,可以让她安安静静坐上十多个小时。

自小学三年级参加全国航模比赛获得金奖开始,她便如“开了挂”一般,拿遍了全国各种模型比赛的大奖。17岁那年,她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航模锦标赛,在遭遇模型托运破损、经过48个小时不合眼的紧急补救后,仍摘得了银牌。认识她的人都说——这个小嫚,不简单!

结缘

13岁少女“首秀”8小时做出“远望号”航模

贾亦琳与模型结缘,始于小学二年级的兴趣班。刚开始接触时,只是做简单的“掷飞机”,看其留空时间。

“记忆里,小学那几年的假期,我都是不断跟着教练外出练习。”据贾亦琳的教练程明君回忆,有一年暑假在崂山大河东练习掷空,气温超过30摄氏度,贾亦琳从早上6点多钟一直练到太阳下山。“这主要锻炼学生的控操能力,他们需要先手动遥控,将飞机升到高空,然后关掉马达,结合自己对气流等的判断,将飞机降到地面的指定位置,降落位置越精准,说明其操控能力越强。”程明君表示,从那时起贾亦琳便崭露头角,她的飞机大部分落得“很到位”。

升入初中后,贾亦琳师从程明君的儿子程晓制作模型。2012年,“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在厦门举办。为了检验学习成果,教练程晓特地选了航海模型“远望号”让贾亦琳回家制作。“这模型有700多个零件,而且大部分零件十分精细,制作难度比较大,参赛选手的平均制作时间一般是18小时。当时考虑到她才上初一,能看懂图纸,感觉两三天能做出来就不错了。”程晓告诉记者,他把图纸和零件给了贾亦琳后,便没有再追问,“没想到,第二天下午她妈妈就给我发来照片,说她在家用了8个小时就做出来了!”

这是贾亦琳独立制作的第一个高难度模型。那一年,她带着人生中首件“大作”参加了厦门的比赛,并揽获制作赛一等奖、直航赛一等奖和纸折船承重一等奖。

相较于琴棋书画,模型制作比较“冷门”,对不少人来说,也十分枯燥。但贾亦琳却一头扎了进去,在里面尽情遨游,只因为喜欢。

挑战

闯过能力心理关20个零件造1厘米雷达座

也许会有人问,制作这些模型很难吗?对,很难。

据介绍,模型制作需要极强的观察能力、操控能力和心理素质。“首先是观察能力。通常来说,模型的图纸都是平面的,这需要我们先仔细研究图纸,知道各组零件往哪放、怎么放。其次,在制作过程中,给一些细小的零件抹胶时要极其小心,一旦出现瑕疵就会影响比赛成绩。同时,模型制作很费脑力,选手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稳定平和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在教练眼中,这些素质贾亦琳都具备,她似乎天生就适合做这个。

“其实,我觉得制作模型就是一个细致活,只要有定力,肯钻研,就很简单。”贾亦琳对此则十分轻描淡写。她告诉记者,有些十分精密的仿真模型,制作起来非常繁琐,比如“远望号”模型是由真船按1:300的比例缩放而成,因此真船上的零件,模型上一个也不少。它的雷达总成就是分散的零件,直径1厘米的雷达底座就需要20多个零件,最小的零件宽度只有一两毫米。再比如航海模型上的天线,是从丝袜的一根丝中抽取三分之一制成的。“这些制作过程,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当然,我也有自己的小‘妙招’。”贾亦琳告诉记者,通常看图纸时,她就会在心里盘算在哪些地方抹胶。而给模型喷漆前,她也会提前做试验,将漆调到合适的浓度再进行涂抹。

当然,贾亦琳并不是那种只会“照葫芦画瓢”的人,她也会思考图纸的合理性。2016年参加世界锦标赛前,她拿到一件木帆船模型回家练手,便发现图纸上桅杆的滑轮连接错误。“当时我有幸请教了这个模型的设计者国际裁判姜招银教练,他还表示不太可能,毕竟这艘游艇被众多参赛选手做练习已经十多年了。后来经过一番研究,他才发现我说的是对的。”贾亦琳说。

求学之路留学海外研修建筑管理

优秀的人,走到哪里都差不了。

贾亦琳不仅模型制作技艺了得,从小到大的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2015年,年仅16岁的她独自一人踏上了去澳大利亚求学的道路。如今,她已是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建筑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这个专业看上去似乎和模型制作不大沾边,但实际上,前些年的模型制作让我掌握了一个很大的优势——看图纸,这些其实和建筑是相通的。”贾亦琳说。

贾亦琳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高中就到国外学习,一是为了锻炼自己,二是因为那边的高中下午3点后就放学,她可以在课余时间窝在宿舍里做模型,乐此不疲。“我买了一张特别大的桌子,其中一半学习用,另外一半在上面制作模型。直到现在,学习之余,我仍然会挑战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模型。这么多年来,模型制作已经成了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很庆幸认识模型,并与它结缘,它给我带来乐趣,也伴我成长。”

教练程晓告诉记者,贾亦琳的成绩取得与其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分不开的。“现在有些家长让孩子学习一样技能,目的性很强,不是为了获奖就是为了得到关注。但他们忘了,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贾亦琳是真的热爱模型制作,性格适合,还得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好成绩。”

历练

参赛模型粉身碎骨48小时不合眼成功修复

2012年,贾亦琳携自己制作的“远望号”参加直航赛。这个比赛需要她把船放到指定的水池中,根据试航的情况随时调整航向。据母亲林伟回忆,第一次试航时,贾亦琳的船跑得很直,所有人都觉得第一名她稳拿了。“万万没想到,她返回来准备第二轮试航时,被人撞了一下,模型摔到地上破损了。当时我站在场外很紧张,怕她心理上承受不了。没想到,她二话不说,赶紧回来修补,再进行试航。后来她跟我说,当时埋怨和着急都于事无补,修好船是第一要务。说实话,我被孩子感动了。”林伟说。

从2008年到2014年,贾亦琳几乎拿遍了模型制作国家级赛事的大奖。2016年,她被国家队选中,远赴俄罗斯参加世界航海模型锦标赛。为比赛,她耗费近半年时间制作了一条二战时期的著名战舰——英国皇家战列舰“反击号”。这是一条塑料材质的静态仿真模型,需要提前做好,再托运至俄罗斯参赛,并接受现场答辩。

令人料想不到的是,模型托运到酒店时,已经碎得几乎见不到当初的模样。

“当时我就觉得,作为母亲,说什么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就只能静静地等着她处理。”林伟回忆,贾亦琳在宾馆里整整48个小时没合眼,赶在比赛前将模型成功修复。“当时最大的一个困难是,我手头找不到可以替代桅杆横拉天线的东西,最后灵机一动,扯了几根自己的头发做成了天线。后来答辩时我说了这个,现场评委都很惊讶。”贾亦琳说,这件作品摘得大赛银奖,为祖国争了光。

“其实参加比赛时,这样的事情在所难免。”贾亦琳告诉记者,从小到大参加了这么多次比赛,模型破损、失联等情况,她都遇到过了,好在最后都能化险为夷。因此她十分感激,感激这些比赛带给她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

“这些年陪她去各地参加比赛,我目睹了她应对危机的能力,所以一点也不担心她未来的人生。我相信,以她的心态,即使将来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一样可以做得很好。”贾亦琳的母亲林伟说。

扫码看视频

新闻推荐

车险大数据为交通事故多发地“画像” “全国车险信息平台道路风险地图系统”正式落地青岛

本报3月14日讯充分运用保险行业大数据,为市民出行及投保提供更多可行性建议。记者昨日从市保险行业协会获悉,“全国车险信...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