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博物馆携传统文化走进青岛39中选修课堂

半岛都市报 2019-03-14 02:12 大字

文/半岛记者黄靖斐图/半岛记者吕晓平

3月12日,青岛市博物馆将传统文化送进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海大附中)选修课堂,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炫动的“青岛史话”VR科技体验和“古籍修复与装帧”趣味课程。此次活动拉开了2019年青博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学选修课堂的序幕,本学期将为该校初一初二的学生带来10个主题“博物馆文化体验之旅”选修课。

展示文物修复实物和工具

随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走红,文物修复保护也渐渐广为人知。将遭受虫蛀、霉菌、脱裱、粘连、腐蚀的纸质文物修复如初,将破碎成数片的古代陶瓷器恢复以往的形貌与风采,是博物馆或文物收藏者梦寐以求的事。在39中的选修课上,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让同学们现场体验了“古籍的修复与装帧”。

课堂上,博物馆工作人员讲解文物修复过程,展示一件件文物修复实物和工具,包括十多册古籍、橡树壳、木棰、铅砣、镊子、纸张、糨子,结合内容直观、丰富的PPT,通过观看和触摸实物,让同学们明白了,古籍修复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需要过硬的技术和耐心。不太严重的破损要花上几十分钟至几个小时修复,要是碰上破损严重的,时间就是个未知数。经历过岁月侵蚀的文物,将其一点点地修补完整,这就是文物修复。虽然古籍修复本身对文物是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合理的修复能让文物重新恢复活力。

同学现场体验古籍修复

了解修复原理后,同学们领到修复工具、仿真古书,亲手体验修复步骤。许多同学亲手上台体验修复的基本功——筛面筋,同学们感到既新奇又兴奋,同时也对继续探索文物修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长得像海胆一样的小植物(橡果壳)、平时喝的普洱茶都可以作为染纸的原料。“我觉得既新奇又兴奋,课程内容有趣丰富,老师的讲解也很生动。”初一(七)班张超冉兴奋地说,如果有机会,她还希望能现场看老师们修复古籍和文物。

借力VR体验别样青岛

青博负责宣讲的工作人员还透过一件件馆藏文物的介绍,将青岛历史展现在同学们眼前,从东夷先民的生活讲到青岛建置,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的讲述绘声绘色地带同学们走进千年古代的青岛历史,也让大家对家乡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结合青岛历史推出的“碧海扬帆”海上丝路VR体验更是赚足大家的眼球,带领大家伴着碧海风帆、千古远航的故事,跨越海洋,穿越时光。同学们再次重温历史,嗨翻全场,大家纷纷表示这些更具时尚性和科技性的历史元素,增强了历史文化教学的趣味性,使同学们在趣味性中增加知识,进一步了解家乡以及青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这段重要的历史,受益匪浅。“VR体验,既增加了我对海上丝绸之路知识的了解,也让我对青岛市博物馆有了更多了解。”初二(五)班张峻凯赞叹道。

青博工作人员透露,他们今年从1月至12月会走进社区、乡村、学校、企事业单位、军(警)营等,开展对文物知识专题宣讲专题、“清爱学堂”进基层、优秀教育课程进校园、非遗文化进基层以及流动展览等,用喜闻乐见的历史小典故结合馆藏文物使大家进一步了解博物馆。

新闻推荐

为民服务暖人心,志愿精神润金门 金门路街道开展多样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队伍开展环境卫生清理工作。4S党员志愿为居民提供义务服务。防盲宣教公益筛查。志愿者为老人们整理床铺,打扫房间...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