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树,春天里那一抹绿色

半岛都市报 2019-03-12 05:48 大字

张文艳

3月12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伴随着日渐轻柔的风儿,悄悄来了。

“就开头吧。这里说的是那绿的青岛的事。”借用作家吴伯箫《岛上的季节》,我们开启回溯青岛绿色之旅。

“‘青山,碧海,红瓦,绿树。’康有为妙笔勾勒青岛色彩的八个字,久已悬于一般旅行者的记忆之中。讲青岛的表现色,这几个形容字自然不可移易。初到那边的人一定会亲切地感到”,作家王统照在《青岛素描》中如是说。康有为评价青岛的原话至今说法不一,大致为“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车、中国第一”,后人用八个字作了总结:“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红瓦、碧海、蓝天自然不在话下,不分季节,天气晴好,即可看见。绿树在青松遍布的青岛也不甘示弱。不过,真正的新绿则是随着迎春花的开放,而蔓延到大街小巷的。

是的,青岛的绿意是盎然的,无论是远眺,还是漫步街道,总有一抹绿意涌入眼里,给予视觉感官按摩般的舒适。

“有人说青岛的好处,就好在青上;如果没有这些树,青岛便和别的都市一样,不见得有什么出色了。这句话也许是真的”,几度来青的剧作家洪深先生作《留得青山在》,此时他的心境是复杂的。多年前,父亲洪述祖躲到崂山观川台避祸,最终还是被抓;观川台被日本人强行霸占……青岛带给他的温柔一面是他求学休假时快乐的记忆,和他任教于国立山大的充实生活。

“路旁都是罗伞般的槐树,在阳光里投下一带浓阴,连空气也给染绿了。满街槐花开得正好,香风一阵又一阵地扑人怀抱”,这是作家柯灵对青岛的第一印象。闻一多从“远远望见一点青,在万顷的巨涛中浮沉”,到“当春天,街市上和山野间密集的树叶,遮蔽着岛上所有的住屋,向着大海碧绿的波浪。岛上起伏的青梢也是一片海浪,浪下有似海底下神人所住的仙宫”,是青岛在他面前逐渐放大的画面。他作《青岛》一文,是任教于国立青大期间给学生的范文,也是他与青岛缘分的开启。

而青岛与植树节的渊源,更是注定了这座城市的色彩。

其实,在中国,早就有清明时节插柳植树的传统。根据史料的记载,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2年),韦孝宽因军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来,官道上每隔一华里便在路边设置一个土台,作为标记,用以计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现在的里程碑。韦孝宽上任后,发现土台容易崩塌或被雨水冲涮,费时又费力。于是,他下令改种槐树代替土台。现在槐树已经作为西安市的象征,被确定为市树。

前面提到的康有为对青岛的评价,其中的绿树与他的老乡兼挚友凌道扬密切相关。在青岛陆续生活了近10年的凌道扬,不但是中国植树节的创始人之一,还是青岛收回林业主权的重量级大员,更是岛城绿树美景的功臣,在任职青岛农林事务所所长期间,他不但鼓励民众植树,还对青岛公园进行了细致划分和扩建。

190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后改名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凌道扬成为北京某八旗贵族学校的英语教师,开启教学生涯。走进林学,凌道扬无心插柳。1910年,他奉命陪同两位清室贵胄子弟赴美国麻省农学院习农科,“结业后又考入耶鲁大学研究生院。

就在凌道扬在国外苦读时,1912年5月,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同年,凌道扬获林学硕士学位,他是中国获得该学位的第一人。回到祖国,凌道扬转向了林学专家的视角,然而,眼前的景象让他大为吃惊,有感于祖国“已有之林木,旦旦而伐之,荒芜之山麓,一任若彼濯濯耳”,“1915年,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上书北洋政府农商部长周自齐,倡导以每年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此议案同年7月经袁世凯批准,于次年实施”。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提出“森林救国”思想的凌道扬,骨子里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凌道扬出任接收林务主任委员,直接与日方进行交涉。因为接收林务有功,凌道扬被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正式任命为林务局局长。此时的青岛林业发展已经走上了轨道。

这一切,还需从头说起……

新闻推荐

交通运输联合交警执法5出租站外通道揽客被查

信报讯青岛市出租车汽车客运市场百日专项整治以后,市交通执法人员加大对重点区域的执法力度,继续严查出租车各类违规行为。...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