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下庄运输史

半岛都市报 2019-03-07 02:13 大字

半岛记者李晨整理

货运

古代出行、搬运全靠人力步行,出远门靠毛驴或手推车。

马车(也称畜力车)。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是汽车普及前的主要运输工具。在20世纪前,使用的都是木轮车,20世纪以后,由胶轮车而逐渐替代。马车一直使用至上世纪末。农业集体化期间,各生产小队都有大、小高力车若干辆,用来运输生产物资。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户仍有使用。现在马车已不多见。

拖拉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公社成立了拖拉机站。每到春耕和秋种时,便轮流到各大队耕地。1960年至1962年,三年生活闲难期间解散。1976年又重新组建,主要以运输为主。

1968年村里买了第一台小型拖拉机,1972年村里成立了农机队,由张志宝暂时负责管理。后来购置的拖拉机越来越多,毕兆才、张根先分别管理过农机队。

运输等专业户

改革开放后,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村里出现了各式的运输专业户。

马车运输专业户。有刘中梅、于本江、张崇全、于福星等,后来马车被淘汰改用拖拉机。

拖拉机专业户。有刘方洪、张明先、于福星、刘方吉、于福江、王元福、张先知、王元喜等。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很快满足供应,拖拉机也禁止进城,有的拖拉机运输户改为汽车运输。

汽车运输专业户。1984年,集体购买了东风牌汽车辆,供砖瓦厂运煤灰。联产承包责任之后,有汽车运输户多个:刘方洪、张崇森、于福星、张崇亮(志平儿)、刘方吉、于本清、刘风雨、王勤明、王修智、张先森、王可胜、刘中伦、郑化云、刘中尾、王松胜、刘方岩、刘中明、王松卫、王元明等都是当时的汽车运输户。

承揽工程专业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协速发展,建筑工程不断增多,搞工程的人开始购买机械,王元明、于化传、张先伟、刘风雷、毕增初、于福星、于本永等先后购买了挖掘机、铲车等大型机械。

客运

客运早期是人力,后有了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现代工具。20世纪40年代村有了第一辆自行车,20世纪80年代初期自行车已遍及全村,有的人家每人一辆。20世纪80年代中期村里有了摩托车。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摩托车也普及各户,成为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

小公共汽车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生产物,刘家下庄最早买小公共汽车的人是毕增初、张崇晓,他们很早就搞起了此项服务。

出租车行业,刘家下庄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当时由张崇晓、于本治率先购进出租车开始营业。随后,则有刘风显、刘中昆、王宝山、张崇君、刘中伟、于本海、毕诊初等先后也买了出租车进行营业。

公交

青岛地区始于1907年,张村及下庄片通公交车在1958年。首先开通的是李村至枯营房的公交车,原先为14路车后改为114路车。上世纪70年代开通台东-枯桃营房海军409医院的19路车,即现在的119路公交车。1999年,崂山交通局开通由郑张村经张村河南、刘家下庄、孙家下庄、李家下庄、宋家下庄、车家下庄至青岛手表厂的公交车,运行一个月后,因道路和客流量问题而停止营业。2005年28路车由汽车东站经辽阳东路、孙家下庄、刘家下庄至高炮师。2007年开通381路车由浮山新区经辽阳路至恒星学院。2009年在村南建起汽车站,是602、510、223路车的始发站。这给群众出行带来了方便,村民可坐车到汽车东站倒车通往各处。

新闻推荐

打造Yue文化生态,回归真教育初心 ——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半岛记者刘金震在“Yue·动每一天”核心理念下,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过去一年硕果累累。全体教师越而胜己,悦动学子卓尔...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