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需求从“被尊重”开始

青岛早报 2019-02-28 07:45 大字

2月26日,市教育局主办的“青岛教育大讲坛”第二讲在青岛二中分校举行,全国著名教育家、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为现场400余位来自青岛各幼儿园及中小学校长、副校长作了《新时代教育管理者的10项修炼》专题报告。李希贵结合办学实践,充分阐释了新时代教育管理者应当着力于“全面理解新时代育人目标”、“构建学生成长责任中心,让教育发生在最佳环节”、“以系统思维寻求系统解决方案”等10项修炼。

教师的使命是与技术赛跑

李希贵在分享中表示,教育的使命是与技术赛跑,教育的发展,教育培养的人才,基本上能够适应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变化。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过来的人,总是感觉到我们这一代始终没有赶上好的机遇。但要看到,今天在校园里的这一代孩子和未来要进入学校的孩子,他们的挑战更大,他们是和机器人抢饭碗的一代。换句话说,机器人要抢他们的饭碗。 ”从教育的使命来说,很多时候我们跟不上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很大挑战,而且会给教育、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焦虑。就最近三五年的时间,大家可能发现整个社会变了,家长也变了,大家特别焦虑,特别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家不知道今天到底在孩子身上怎么投资,到底让孩子学什么东西、学到什么程度,孩子在未来才会赢,家长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所以就造成了家长以及全社会的焦虑。当焦虑产生的时候,必须有自己的应对。所以,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和技术赛跑。

新一代的需求从被尊重开始

“现在很多人还不明白,新一代的需求不是从底层开始的。”李希贵说,“有些家长动不动以孩子将来找不到工作来威胁孩子,孩子才不怕。我们那代人,好好学习是为了改变命运。这一代孩子,你让他改变命运,他不就恼了——这么好的生活,为什么要改变命运?所以新一代人的需求已经不一样了。 ”

在农业社会时期,生理的和安全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到了工业社会,安全的和归属感的需求就上升了;到了今天的知识经济,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大大增加。 “所以现在这一代青少年,他们不是为了吃饱饭、找一个好工作才学习,而是要获得别人的尊重,要自我实现。 ”李希贵说。

李希贵举例说,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不要求他学习,认为他快乐就行,直接追求快乐,结果到了初中就不快乐了,因为完全跟不上。快乐不是直接一步就达到的,必须从学习当中、从克服困难当中、从战胜挫折当中追求快乐。“同样,我们怎么去实现核心素养?别的都不要,就围着核心素养去培养孩子,最后能得到核心素养吗?”他说,“我们必须把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一个系统中,把我们一天一天进行的课堂教学变成学习,从教学走向学习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

李希贵表示,从“教”走向“学”的过程需要老师的转变,老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还有领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老师要跟学生共同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要启动学生自我动力系统,让学生愿意学习、喜欢学习,感觉学习有意思。

师德的关键驱动点是“被爱”

“我们看师德,怎么才有师德呢?一个是爱,一个是包容。学生喜欢你,这时候师德就会大大涨起来。反过来说,如果每个老师都特别喜欢孩子,所以孩子特别喜欢老师的时候,这个学校难道不会是个健康的学校吗?师德的关键驱动点是‘被爱’,怎么样让老师感觉到‘被爱’的感觉?所以就进行 ‘被爱’的师德建设。 ”李希贵认为。教育是情绪劳动,情绪好就是一个好老师,就是学生喜欢的人,就是社会敬佩的人。一旦情绪不好,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社会不答应。所以必须重新定义教师、校长这个岗位的工作性质是什么。

一个教育管理者,要认识到自己是情绪劳动,态度、心态比知识更重要的时候,教师的基本功、教育管理的基本功就产生了变化。比如要学会消化不良情绪能力,同时具有对各种不同声音的处理能力,对各种问题同一时间的决策能力,还有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能力等。

记者 王世锋

新闻推荐

2019年发起八项攻势

团市委召开全委会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