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倦与天真》

济南时报 2019-02-26 14:13 大字

《厌倦与天真》

陈聪 著青岛出版社2019年1月

史诗的背后

从叙利亚回国后,我感觉自己像是从某个古老的星球穿越回地球一般。

藏在云里的硝烟,贯穿耳膜的炮火,比好莱坞大片更刺激的爆炸袭击,这许多的奇遇,回国之后再也没有发生。

正当我觉得一切都已经过去的时候,一部电影《狂怒》让我的脑海中再次闪回那段特殊的日子,胸腔里像是生出一口大钟,剧情伴着音效一声一声地撞击着我的心脏,怎么也停不下来。

我很少看好莱坞战争片,这次也是在单位内部放映时赶巧看到的。说起它的核心剧情,无非是一辆被炸坏的坦克,窝在敌人射程控制的十字路口,坦克中士兵和敌人的决死战斗。

一辆坦克,一个路口,一个夜晚,五名男主,剧终。

然而,导演和编剧在如此促狭的时空中构造了一个生与死的结局:子弹与炮火的狂怒、绝望与希望的纠缠、鲜血与泪水的重叠,让这部电影的力量以几何倍数增长,甚至不啻惊心动魄的战争史诗。

史诗背后呢?

看完电影的同事们站起来走了,我听着片尾曲忍不住伤感:史诗的背后,是人性的扼杀与复生。

饰演年龄最小男主诺曼的是一位1992年出生的小男生。在电影里,从诺曼被调入坦克排开始,到十字路口战斗结束时,他的所见所闻一点一点扼杀着他在乱世中的人性,从坚定到妥协、从善良到残暴、从怜悯到无情、从理智到疯狂,最终,随着他“机器”绰号的诞生,他的人性似乎被这场战争与战争中的人们完全埋葬,只留下将灭未灭的火苗留在德国女孩那里死守。

影片的最后,只剩诺曼一人。

求生欲望让他躲在坦克底部舱门下,等待德国士兵撤离后逃生,突然一个德国

兵发现了他,千钧一发之际,他却没有听从一手栽培他成为“机器”的皮特老大的劝告,而是举手投降。随着德国兵的手电筒照到坦克底下诺曼的脸,人对人性的信任最终坍塌,遁入坟茔。

就如同诺曼钟情的德国姑娘之死一般,无法避免、无从逃避。

这是整部片子的绝望之处所在。在杀伐乱世之中,绝望与死亡无孔不入,生命几乎失去了除此以外的全部意义。即使是以世界霸主自居的美国,尚且如此摊着两手,鲜血淋漓地诉说着对这个世界的失望,以及对人性丧失的无奈。好在这场葬礼中,仍有对诺曼网开一面的德国士兵来继承仅存的一些人性,作为这场葬礼中最后的光亮。以此证明:在某个角落,仍有枯萎的人性等待着新生。

而这部电影给予我的共鸣,是在叙利亚的现实战争中经历过的日日夜夜。它从回忆里跳出来,告诉我自己所经历的,不是电影的虚构,而是切切实实真实存在、并且还在燃烧的战火。

血凉了,面孔辨认不出;废墟尽头,等着我的是残肢与枯骨。 (1)

新闻推荐

百余交运人挽袖献热血 交运集团组织无偿献血 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近期,各大医院出现季节性“血液偏型”,部分血型已接近或低于库存低线。为缓解这一情况,交运集团联合青岛市中心血站于2...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