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海”花盛开 还要结出硕果 “国字号”海洋平台瞄准海洋基础研究“一带一路”促进海洋合作

青岛晚报 2019-02-25 07:01 大字

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团队完成的项目“大洋能量传递过程、机制及其气候效应”获自然科学二等奖;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和李富花研究组主导的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多家单位共同合作,历时十年成功破译凡纳滨对虾基因组,获得国际首个高质量对虾基因组参考图谱。这是青岛激活海洋基础研究,发力海洋科技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过去一年,青岛海洋科技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海洋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

激活海洋基础研究平台

青岛的海洋基础研究平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目前,青岛共有7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达到405家,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动力。2016年以来,通过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青岛对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3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进行滚动支持,共支持1330万元。青岛市源头创新计划应用基础研究支持的项目超过100项,支持额度每项10万元。旨在为提升源头创新能力,面向海洋、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领域,开展前瞻性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目前,通过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800万元。

青岛的“国字号”创新平台在2018年纷纷结出硕果。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西太平洋建设的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破解了世界海洋观测难题,实现了3000米水深的数据实时回传;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全球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续观测……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岛14个项目(人物)获奖,其中主持完成6项,创下青岛市获国家奖历史最好成绩。尤其是在海洋领域的科技成果,不仅是多个奖项的“领头羊”,还打破了山东省在海洋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空白,彰显出青岛市建设国际海洋名城的科技创新实力。

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

作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城市,青岛拥有约占全国1/5的涉海科研机构、1/3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涉海两院院士占全国27.7%,海洋基础研究实力雄厚,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却是“短板”。以市南区为例,市南区海洋科研优势明显: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重量级涉海科研院所10家,科研力量居全国顶尖水平。但说到海洋产业,却一直是海上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唱主角,海工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贡献率占比很低。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科研优势远未转化为产业优势。落实经略海洋战略部署是一个完整的运行体系,转化机制存在短板,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也会明珠暗投。在持续加大海洋科研扶持力度的同时,市南区针对性地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培育和引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专业机构,完善海洋科研转移转化配套服务。

最近,中国石油大学邢兰昌将项目成果应用于“天然气水合物声电联合探测技术”研究,已成功向多家企业进行了转化应用。这是青岛市应用基础研究青年专项带来的成果。自2012年以来,青岛市在科技计划体系中设立了应用基础研究青年专项,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培育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截至去年底,已投入财政资金近5000万元,支持研发项目600余项,培养科研人员2000余人。

“一带一路”海洋科技成果丰硕

2018年,按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青岛市“一带一路”海洋经济与科技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青岛市海洋科研合作实现突破: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合作建立的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其研究成果被列入改革开放40周年引才引智40项成果之一;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签署协议,共建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与俄罗斯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签署合作意向书,探讨共建“中俄北极研究中心”。

成功举办2018年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108个机构、5个国际组织的150余位嘉宾参加。在西海岸新区举办2018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来自中日韩及东盟等5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嘉宾参加。远洋渔业蓬勃发展。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王伟

新闻推荐

主场进9球 辰熙胜广东

早报2月24日讯昨天下午,2018-2019中国足球协会室内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第十五轮,青岛辰熙主场对阵广东湛江恒兴。最终主场作...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