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幻之名的人文关怀
在科幻片《流浪地球》上映之前,并没有多少人看好这部影片。然而,在宣发和排片都未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流浪地球》凭借“自来水”口碑逆袭,在上映第四天便以绝对优势位居春节档单日票房首位。长假结束后,热度依旧不减,一路向着40亿票房高歌猛进。
没有《独立日》的“反殖民精神”,亦无《阿凡达》的“殖民野心”,《流浪地球》未曾出现外星人的“异族”威胁,却着重强调了宇宙规律下的不可抗力。相对于美国科幻片中的“西部拓荒”元素,《流浪地球》给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中国人的家园情结。导演郭帆表示,“带着地球去流浪”,根植于中国人骨子里的故土情怀,成就了这个中国科幻故事。
《流浪地球》的主旨不在于 “开拓”,而在于“逃离”。 “集体移民”的方式,看似与《2012》异曲同工,但作为西方宗教符号的“诺亚方舟”,被化作中国经典神话“愚公移山”——2500年的漫长流浪,“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耐心与坚韧。
在剧情方面,《流浪地球》基本做到了节奏紧凑、高潮迭起。由于只是摘取了同名小说的一小部分,“流浪地球”计划采取了旁白的模式,将所有看点集中于“解决危机”的过程,以一个终极悬念吸引着观众,即使结局在意料之中,我们也仍然迫切地想要知道,地球——或者说主角团队,究竟该如何摆脱这一前所未有的毁灭危机。从“讲故事”的层面看,《流浪地球》是合格的,甚至可以说是成功的。
然而,基于幻想的杠杆,显然无法撬动庞大的地球。《流浪地球》的科学依据,实在经不起严谨推敲。且不说几位科学家顾问早已表示“地球是推不走的”,就连小说原著作者刘慈欣也承认,“推进这样的世界简直是痴人说梦”,只是基于“美学核心是科学推动世界在宇宙中流浪这样一个意象”才写出了这部小说。
在大前提不成立的情况下,后续的种种“高科技”也就成了诸多科幻迷们诟病吐槽的对象。当然,过度纠结一个虚构故事的“科”和“幻”,似乎并无太大意义。众所周知,同为科幻片,“《星球大战》系列”以神秘主义为内核,仍然被归于“科幻”范畴,《银翼杀手》中的仿生人,也明显违背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学三定律”。对《流浪地球》而言,如果要较真讨论物理天文学,恐怕要先把电动力学和狭义广义相对论研究透彻,而这样做的结果,最终也只会沦为纯粹的学术争论,而不是对电影本身的正常讨论了。毕竟,并非每个科幻作者都是凡尔纳。
因此,《流浪地球》实际上可视为科幻外衣之下的亲情故事。即使有“硬核”,也仍然是古典浪漫主义的人文关怀。双线叙事的平行演进,穿插着三位男性的回忆,现实的外部灾难与家庭内部的情感冲突,形成了一种呼应对照的关系。影片开始时,刘启试图从秩序中“逃离”,到结尾处则选择“回归”秩序,这个观念改变的过程,既是主角个人的心灵成长,也是影片所强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胜利。鉴于此,《流浪地球》仍遵循了类型片的重要法则——家庭矛盾,最终将随灾难的化解而消弭无踪;私人情感,也必然融入普世博爱之中,由此获得终极的救赎。
不少影迷认为女主角朵朵的存在感太过薄弱,乃至可有可无。就表面来看,朵朵的确是一个传统意义上 “等待拯救的公主”,自始至终,作为女主角的她几乎处于一种“无作为”状态,论主观能动性,甚至不如救援队的周倩。最后的一通广播,亦有些莫名其妙。但是,回到“人文关怀”的层面,朵朵这个角色类似于《悲惨世界》中的珂赛特——在一个严酷荒凉的世界中,她是人性本善的汇集点,正如“姥爷”韩子昂所回忆的:“无数双手把她推到了我面前。 ”发动机下的最终一搏,仍然是李光洁队长拼死将她推到了刘启的面前。但由于片长限制,这段戏被剪掉了,殊为可惜。
另有一种非主流观点认为,《流浪地球》过度夸大了中国的科技水平。这样的结论未免有失偏颇,即使在欧美科幻片中,中国的太空科技也是得到尊重和承认的。在《火星救援》里,中国航天部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援;《地心引力》里,女主角也是依靠中国“天宫”空间站成功逃生。因此,在本土科幻片中,我们硬气一把又何妨。
抛开情怀因素不谈,《流浪地球》在春节档取得的压倒性胜利,绝大部分来自于制作方面的诚意。从未来感满点的“领航者”空间站,到末日风十足的“冰封东方明珠”,从近在咫尺的木星之眼,到机甲美学的服装道具,均基于 “科幻大片”的前提所设计。如此特效水准,不仅在国内同类型电影中达到了全新高度,与近年的好莱坞大片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流浪地球》将作为一部示范级的“太空歌剧”之作,成为衡量后来作品的标尺。
《流浪地球》是2017年在青岛西海岸东方影都拍摄的,共使用了影视产业园8座摄影棚,置景车间为其制作了万余件道具,延展面积近十万平方米,包括运载车、地下城、空间站、太空舱等都是实景搭建。大量的雪景,以及作为电影核心视觉元素的行星发动机,亦在此完成拍摄。
《流浪地球》堪称一部优秀商业大片,它或许担当不起 “中国电影科幻元年”的赞誉,但仍然可视为中国科幻片的里程碑。而对于“世界电影之都”的青岛而言,《流浪地球》横空出世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在未来,“硬核”的本土电影工业体系,必将为中国科幻电影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来路可见,去向可期,正如茫茫宇宙中流浪的地球,尽管旅途漫长,但希望与它同在。
桂鱼
(作者简介:桂鱼,原名胡慧瑜,诗人,青岛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委员,电影活动策划人,主持人。 )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黄靖斐截至2月19日,《流浪地球》票房高达40亿元,《疯狂的外星人》20.52亿,两部影片的票房已突破60亿!《刺杀小...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