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步成长,考验爸妈智慧 2018半岛教育盛典暨青岛市首届家庭教育高端论坛举行,圆桌论坛碰撞思想火花,传递家庭教育好声音
文/半岛记者刘金震魏海洋栾英杰孙雅琴刘恺琦实习生岳健伊图/半岛记者吴璟
一场家庭教育的思想盛宴,一年教育风采的集中展现。1月19日,2018半岛教育盛典暨青岛市首届家庭教育高端论坛在青岛二中分校正式举行。盛典内容丰富且看点十足,不仅展示青岛“榜样学生”力量,分享第三届“二中·半岛杯”学生记者征文大赛成果,推荐“青岛优质教育品牌”,更从“家庭教育”入手打造了主题论坛,奉献了一场育人方式上的思想碰撞,集中展示了岛城家庭教育的深度思考。
本届教育盛典由青岛二中、青岛二中分校、半岛都市报社、青岛市作协、青岛盟诺学校主办,崂山旅游集团协办,得到了市教育局指导,更得到了青岛市妇儿活动中心、山东航空、青岛航空、青岛新视界眼科医院等爱心单位支持。当天下午的学术报告厅高朋满座,汇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校长、专家学者、教育机构、家长和学生代表近千人,共同见证本届教育盛典的精彩时刻。
作为本次教育盛典的重磅看点,围绕“家庭教育”的圆桌论坛,无疑是其中最吸睛的板块,同样也契合了第三届“二中·半岛杯”的征文主题。其中,“家庭教育助力学生成长”论坛从分析第三届“二中·半岛杯”的精彩获奖作文入手,结合学子文章中反映出来的家庭教育问题,共同探讨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搭建助力学生成长的和谐关系,让人深思;“家庭教育之跨国思考”中,则通过东西方育人理念的碰撞以及嘉宾国外教育经历的分享,寻找中外教育优势融合的平衡点,观点引来家长点赞。
盛典还举行了“榜样学生”、第三届“二中·半岛杯”学生记者中英文征文大赛、“青岛优质教育品牌”颁奖仪式。据悉,由青岛市教育局联合半岛都市报举办的“2018青岛榜样学生”评选活动启动,经过近四个月的时间,各区市教育(体)局、局属学校推荐优秀学生400余人。评审组将先从这些申报学生当中评选出111名“榜样学生”入围奖,再从入围学生中评选出18名“青岛榜样学生”,最终获奖学生都是各个类别的佼佼者;第三届“二中·半岛杯”学生记者中英文征文大赛累计参与学生8000余人,学校100多所,最终1734名学生的作品脱颖而出获奖;半岛教育还特别策划了“青岛优质教育品牌”展示活动,20多家青岛优质教育品牌亮相颁奖典礼。
为了给学生提供开拓视野、提升自我的平台,丰富莘莘学子在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半岛学生记者团还在1月20日举行了学生记者招募大集,进行新一年度半岛学生记者的集中纳新。据悉,半岛学生记者团自2008年正式成立以来,成为了岛城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生记者社团,覆盖人群也由原先的小学为主,扩大至初中、高中阶段学员,记者团也成为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课堂。
现场
从西海岸新区赶来,聆听教育盛宴
半岛教育盛典暨青岛市首届家庭教育高端论坛,当天下午1点半在青岛二中分校正式举行,汇聚教育业界人士及家长学生近千人,整个学术报告厅里面可谓座无虚席。盛典的内容更是精彩纷呈,从成果的分享到家庭教育思想的汇聚,一场盛宴满足了众人对教育的期待。“我们很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在报纸上看到活动的信息后,就专门预留出了周六的时间参加。”学生家长王华告诉记者,除了陪着孩子来领奖外,他特别关注家庭教育的话题,希望现场的分享能提供思路,帮自己解惑。
除了家长之外,孩子们的兴致也很高。易通路小学孟繁儒跟小伙伴一起,专门从青岛西海岸新区来到现场。他还是“二中·半岛杯”获奖选手,在本届大赛中获得到了中文二等奖,这是他在写作上的第一个奖,小伙子很是兴奋。“我希望来到现场寻找差距,让自己未来得到更多提升。”另外,活动现场还有不少熟悉的身影,桦川路小学张泽正同学便是其一,本来当天下午有绘画课,但为了见证教育盛典的场面,领取属于他的作文奖,特意请假来到青岛二中分校。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二中·半岛杯”的粉丝,去年就报名参加了大赛,但未能获奖,今年再战终于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希望大赛能一直陪伴我们的成长。”
碰撞
学生作文感动全场,“好爸妈”需要智慧
当天,第一个重磅内容当属首届家庭教育论坛了。论坛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论坛的主题是“家庭教育助力学生成长”,邀请了教育专家、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整场论坛从作文分享环节入手,一下子吸引了家长的注意力。
今年“二中·半岛杯”中英文征文大赛中,特意将家庭教育设置进题目。特别是初二初三现场写作的题目,让学生围绕“给爸爸(妈妈)报个辅导班”为题写作,很多孩子在作文中写出了他们的心声。第一篇分享的作文反映的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的问题,小作者在文中想给爸爸报一个“好先生班”,重新找回那个好爸爸。针对这个话题,孙先亮首先亮出观点:“家庭教育万万不可缺失父亲这一角色,孩子的心理健康、快乐成长都离不开父亲的陪伴。”他说,父亲作为孩子的榜样,要靠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父亲若不能担负起责任、主动陪伴孩子,哪怕事业再成功也无济于事。”孙先亮建议,工作之余,父亲应该定期拿出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哪怕一周一次,这种交流可以是谈心式、自由式的,而非说教式、命令式的。每一篇作文里都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心声,都寄托了孩子们对于爸妈的期待,也反映出众多教育问题。嘉宾们的发言和分享让台下的家长们受益匪浅,很多家长全程录像,有的还想着把视频分享给朋友们,来倾听一下孩子的真实想法。最后,一篇《成人辅导班》的文章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小作者李天宇和他的妈妈更是走上论坛现场和大家分享他的感受。
“从小到大,爸妈给我报了太多的辅导班,真的是太累了。我希望以后他们能更多地当一个倾听者和陪伴者,而不是说教者。”天宇的心声博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也唤醒了他妈妈内心的柔软。天宇的妈妈说,在培养孩子上家里确实存在错误做法,很少倾听孩子的内心,更是无法和孩子很好地交流。
■故事学生记者“坚持”练笔大步提升
中外专家分享,建言培养孩子个性
论坛下半场的话题围绕的是“家庭教育的跨国思考”,邀请了很多外国专家以及孙先亮校长和家长代表。几位外国教育专家上台分享起他们有趣的家庭教育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关注。首先分享的是青岛盟诺学校学术校长DanRitco,他的太太是中国人,孩子在这种中西文化融合家庭中长大。DanRitco说,他和妻子文化不同,擅长的领域也不同,但都站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以及平等对待孩子上出发,带给孩子一个宽松、平和的成长环境。
接下来分享的是青岛盟诺学校的语言中心负责人DavidMarshall,他的两个孩子接受的是纯美式教育,都考入了美国名校华盛顿大学。他从自己与孩子的成长故事入手,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故事让在座嘉宾掌声连连。与很多中国爸妈不同,DavidMarshall这位美国爸爸在家里说的最多的是“try”和“go”,从小鼓励孩子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探索,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学习,父子之间既是良师也是益友。
家长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丁海兵现场也做了分享,他曾在国外工作,自己的孩子也曾就读于国外学校。他针对中外教育观念的不同,通过举例子的形式让很多在座家长了解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是填鸭式的培养,而是一个自由、宽松、辩证的环境。最后,论坛由孙先亮校长发言收尾。“中外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上都有很多的不同,但他们也有共同点和落脚点,都是培养孩子的个性,激发孩子的天性。”孙先亮说,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个性化地去发展和成才,是每一位家长必须思考和实践的。
来自张村河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王露玙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对于她来说真是意外的惊喜。“我没想到自己会得到一等奖,心里真的很高兴也有点意外。”王露玙告诉记者,她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并不是很有信心,虽然在学校里也曾被当作范文表扬过,但并不是佼佼者,“我觉得我的写作水平也就是个中等水平,本来想着能得个三等奖就很不错了。”她笑着说,这是自己第二次参加“二中·半岛杯”作文比赛,上一次参赛并没有获奖。
王露玙向记者分享,自己这次获奖作文以“坚持”为题目,讲的是自己和父母一起爬山,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坚持到底、不放弃的精神。“其实,我对这篇作文并没有十分满意,因为当时快要交卷了,所以时间挺紧张的,有很多想表达的还没全写上。”她告诉记者,她比较擅长写叙事、写景类的作文,这次的作文也适合她发挥。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得知,王露玙还是半岛学生记者的一员,在2016年正式加入后,她积极参与活动,也在活动中收获成长。“我跟随半岛学生记者团参观博物馆、爱心义卖等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不仅拓宽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王露玙坦言,自己最初并不喜欢写作,每次写作文都会感觉“头疼”,但加入半岛学生记者团后,每次活动结束都会要求学生记者写下自己的感受,而在这种要求下,使她在练笔、采访中逐渐找到了写作的技巧和兴趣。“我觉得要想写好作文,除了要认真观察生活,更重要的就是要多写、多练,在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新闻推荐
@青岛公安1月20日消息,1月18日,青岛市黄岛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案发后,公安机关立即组织警力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搜捕,于19日...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