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写好青岛啤酒文化

青岛早报 2019-01-19 07:23 大字

加大对海水淡化的支持,建设“啤酒+文化”战略,加快构建3D打印全产业发展格局……昨天,参加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围绕创新发展等建言献策。

两会好声音

市政协委员 贾小平

支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今年,市政协委员、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贾小平提出的是支持海水淡化发展的提案。他表示,沿海部分区域严重缺水,海水淡化水作为战略储备水源,以工业生产用水为主、兼顾补充生活用水,已经上升到国家讨论决策层面。青岛市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沿海城市之一,历史上曾因水源短缺发生过数次供水危机。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2017-2030年)》,旨在促进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青岛用水短缺问题。海淡水已经是青岛市重要的目标水资源之一。

“青岛已有百发海淡、董家口海淡等海水淡化企业,每天可以各海水淡化10万吨,尤其是董家口海水淡化实现自主设计、关键设备国产化,大大降低投资成本、运行成本。”贾小平说,不过他认为就目前青岛水资源的短缺情况,仍然需要加大对海水淡化的支持。

他认为,政府应强化引导政策,引导用水大户使用海水淡化水。明确石化、钢铁、热电厂企业工艺生产用水必须逐步以海淡水或污水厂新生水源替代,节约其他淡水水资源。优化价格及税收政策,保障海水淡化生产运营的财政预算,每年为海水淡化制定专项预算,与海水淡化企业共同开展全成本核算,确定合理水价。海水淡化包括反渗透膜,前处理超滤膜和能量回收系统等三大核心技术系统,要支持海水淡化技术创新,设备国产化,引导支持企业国产设备青岛装备化,给予市场支持,促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市政协委员 王家林

写好青岛啤酒文化十分重要

市政协委员、青岛科技大学教授王家林表示,青岛作为近代新兴城市,城市发展和啤酒文化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说,青岛是一个历史文化、城市文化和啤酒文化紧密结合的典范。顺应时代潮流,打造青岛啤酒名城,写好青岛啤酒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他认为,可以通过啤酒论坛打造省内省外、国内国外的啤酒文化交流。设立啤酒品牌展示区并设置相关配套活动。坚持啤酒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啤酒文化节带动企业创新发展。通过“多点联动”的办节思路,营造啤酒节好喝、好吃、好玩的氛围;通过中德元素合璧,中德技术互通,中德产品互联,达到啤酒节创新、创意、创收的目的。另外,以夏季青岛旅游的高潮为基点,开展冬季旅游特色,以啤酒文化为基点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适当集中与适度分布的资源配置格局。

加大啤酒研发,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激发企业活力,创办科技企业,由企业集聚形成科技园区。同时,使高校理论结合实际,在啤酒机制创新、啤酒稳定性研发、啤酒废水处理等方面推陈出新。借助世界杯等多项商机,进行品牌建设,推广宣传啤酒文化。将啤酒文化适时融入世界杯精神及世界杯情怀,配合做好世界杯等大型赛事的前期宣传推广。产业界应在推广啤酒文化上有所作为,包括告诉消费者怎么喝啤酒,让消费者“懂啤酒”,使消费者自身成为啤酒文化的推动者与发源者,最终能够建设“啤酒+文化”的战略。

市政协委员 李培学

加快构建3D打印全产业发展格局

市政协委员李培学认为,目前青岛3D打印等新兴产业规模不大、集群化程度不高。青岛市仅有不到30家相关企业从事与3D打印相关的设备、材料研发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及产业化集聚的3D打印产业园。对标国内上海、广州、西安等3D打印产业集聚的地区,产业集聚效应差距明显。此外,在园区建设融资方面,由于没有设立3D打印产业专项基金,导致园区建设项目推进缓慢,造成项目引进落地难。此外,传统制造企业对3D打印的认识度不足、3D打印高技术人才匮乏也是目前青岛3D打印产业面临的问题。

对此,李培学建议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优化产业政策及服务机制,加快优质项目落地投产。聚焦3D打印等重点产业,制定从前端的项目引进落地延伸到项目投产销售等全生产服务流程的政策及服务机制,可借鉴安徽春谷、广州荔湾区关于3D打印及智能装备产业政策的经验做法。并尽快设立3D打印及智能装备企业专项发展基金,加快优势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产业链延伸、创新链突破。

加快3D打印在传统制造产业的应用;加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构建需求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建立针对应用行业3D打印的专业化人才培训基地,提升引进人才的产业融合度和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率,实现人才集聚和经济发展互促共赢。

市政协委员 董雪松

调整城乡之间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青岛市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情况仍比较突出。近几年,随着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向农村学校倾斜,出现市直学校和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而城乡交界的学校师资缺乏严重的现象。

城乡学校出现了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中青年教师断层的现象。据统计,城乡小学教师队伍中50岁以上的占50.2%。全市城乡小学教师年龄状况呈倒金字塔结构,学段越低年龄越大。由于大量农村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口来到城乡接合地,城乡学校教学压力越来越大。

对此,市政协委员董雪松建议调整城乡小学布局和规模。在编制新建设规划时,各级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综合考虑学校覆盖范围、规模适当性、长远发展等因素,对小学布局、规模进行调整;小区建设同时配套学校建设;改变新教师考录分配政策。新教师考录分配政策一直侧重于农村学校,现在农村学校年轻教师很多,平均年龄在30岁以内,希望分配政策适当调整,侧重城乡学校的分配。

本版撰稿 记者 王磊江 徐栋 王世锋 图片均由本人提供

新闻推荐

智能!互联网诊疗入医保

把互联网诊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让患者在互联网医院可以刷医保卡结算;用智能化手段逐步改造医疗机构中能够标准化、程序化、...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