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曲新唱 唤醒百年渔鼓

青岛早报 2019-01-14 06:37 大字

在红岛街道宿流社区,有一位李老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李老师吹拉弹唱样样在行,编曲填词也不在话下,就连当地极富盛名的鱼皮鼓制作技术、渔鼓曲牌都是由他一手复原的,他就是宿流社区现任文化志愿者李知林。在李知林的带领下,宿流社区的文化生活蒸蒸日上,居民人人都是平民艺术家。近日,在由青岛市文广新局发起的青岛市文化家庭评选活动中,李知林家庭还凭借浓厚的文化氛围荣获“文化家庭”称号。

小渔村走出文化名人

1951年,李知林出生于红岛街道殷家社区的一户渔家。父母都是普通渔民,父亲喜欢唱戏,平时闲来无事就喜欢唱两嗓子,沉浸在这种音乐氛围中,久而久之李知林也喜欢上了音乐。 1971年高中毕业,李知林留校担任音乐教师,教学生唱歌、声乐、乐器等知识。后来适逢知青下乡,在这期间李知林又系统地进行了一年的师范学习,掌握了更多乐器知识,为以后的文化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1975年,李知林被选派到红岛公社任文化站站长,这个站长一当就是40年。退休后,李知林并没有闲下来,而是选择了继续投身文化工作。2015年,他来到宿流社区,成为社区的文化志愿者,凡是社区的文体活动全部由他一手操办,社区的居民无论男女老少,见到他都会尊称一声“李老师”。

沿耕海路向西有一大片红房子十分引人注目,这里就是宿流社区,李知林退休以后每天都会来这里组织社区文化工作。“李老师啊,我知道,社区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都是他一手组织的。我就是文艺队的,平时排练的时候李老师经常过来指导,大家伙没有不认识他的。 ”谈起李知林,社区居民刘女士十分熟悉。

扎根基层散发余热

经过刘女士的指引,记者来到了宿流社区服务中心,二楼有一间文化活动室,这里便是李知林平时的办公室。记者到来时,李知林正在办公桌前整理文字资料,各种各样的文件盒占了半张桌子。回顾自己以前的工作,李知林表示:“我这一辈子都在做文化工作。虽然已经上年纪了,我还是想再发挥点余热,多带几个徒弟、多教几首曲子,尽量给后代们多留下点东西。 ”

在李知林的带领下,宿流社区成立了舞蹈团、合唱团等6支队伍,随后还成立了渔家乐柳腔剧团,社区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去年8月28号,宿流社区居民首次迎来了自己的节日——“盛世新城大红岛,幸福快乐宿流人”首届市民艺术节。本次艺术节中李知林担任总导演、总指挥、总策划,为了尽可能呈现出优质节目,李知林提前一个月便带领居民开始准备,每天晚上4支表演队伍在社区服务中心排练,李知林会前往每个队伍查看,并亲自给居民们示范指导。

老渔鼓焕发新生机

在宿流,有一种乐器不得不提,那便是鱼皮鼓。早年的红岛人以捕鱼为生,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没有娱乐项目甚是无趣,先祖们便就“海”取材,将捕捞上来的鱼剥下鱼皮蒙在水缸、坛子等器皿上,极具当地特色的鱼皮鼓就这样诞生了。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居民们已经摆脱原始的渔业生活,陆陆续续走进附近工厂上班,人们对鱼皮鼓的记忆也逐渐封存。为了再现海岛生活中渔民们赖以娱乐的鱼皮鼓,李知林扎根基层,不断查阅资料、走访渔民,力求将这一古老文化细致再现出来,目前他已经是制作鱼皮鼓的“一把手”。李知林告诉记者,鱼皮鼓鼓身由坚硬、耐腐蚀的木头制成,鼓面一般由无鳞、厚实的鱼皮制成,通常是选用鲨鱼、河豚(当地称为喇坨)等。“碰见一张好鱼皮很不容易,要是制作过程中一个不小心,整张皮就毁了。”李知林说。近日,李知林就遇见了一张好皮,这是一张比较大的鲨鱼皮,鱼原来的重量在150斤左右,这样一张皮可以做一个直径50厘米的鱼皮鼓。为了节省来之不易的鱼皮,在做完一面大鼓后,李知林还将剩下的边角料也利用起来做成小鼓,尽可能减少浪费。如今,在李知林的带领下,社区已经制作40个大大小小的鱼皮鼓,每逢演出,这些鱼皮鼓都会被搬上舞台,跟随居民们一展风采。

旧曲新唱打造“活作品”

伴随着早期海上生活应运而生的,除了鱼皮鼓,还有极具当地特色的鱼皮鼓“号子”,然而随着渔民转业,原本人人都会来两句的“号子”也逐渐散落在各家各户,难以拾起。 “我们还原鱼皮鼓,挖掘、传承、保护都不是目的,让它能为大众接受、为社会服务才是目的,要不然复原出来了也只是个‘死物件’,我想打造出原生态的‘活作品’。”为了让鱼皮鼓真正融入居民生活,从两年前开始,李知林就着手复原这些鱼皮鼓“号子”,这期间他每天的生活除了查资料、听戏曲,就是听老渔民喊“号子”。

然而,复原并不是听完就记录下来这么简单。当年的“号子”基本都是渔民们出海时即兴呼喊,没有固定的词,而且通常只有一两个音、不成曲调,要形成人们能够传唱的曲子着实费工夫。于是李知林就先将“号子”“翻译”成简谱,然后在其基础上参考当地戏曲段子进行二次创作。经过两年努力,李知林已经创作了《渔鼓唤醒五百年》等3支曲子,鱼皮鼓曲牌也逐步建立起来。“现在我还想以拉网号子、渔岛爱情故事等题材再创作4支曲子,争取早日形成完整的鱼皮鼓曲牌。 ”李知林说。

形成创作表演全链条

自从来到宿流社区担任文化志愿者,李知林一直致力于复原、发扬红岛鱼皮鼓文化,“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带徒弟,得有人把鱼皮鼓传下去。 ”李知林说,对他而言,最难的事情其实也是带徒弟。本着“不会不要紧,尽管来学”的原则,李知林已经带出了专门制作鱼皮鼓的徒弟5人,并打造了一支从事鱼皮鼓曲牌制作、表演的队伍,队伍已经吸纳了24人,目前社区居民已经形成了一条集制鼓、打击、词曲创作、表演于一体的完整链条。

想到鱼皮鼓后继有人,李知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即便如此,李知林仍旧没有回家休息的准备。他还想继续培养社区居民表演鱼皮鼓,将表演队伍扩充至四五十人,让更多人了解鱼皮鼓、会表演鱼皮鼓。 “只要我身体好,我就会在这里干下去。 ”谈起未来的打算,李知林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对鱼皮鼓文化的信心。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牟成梓 见习记者焦静 吴冰冰 通讯员 李美丽

新闻推荐

青岛老照片

贮水山儿童公园位于市北区辽宁路280号。德占时期的1901年,山上建两个贮水池供市民用水,俗称贮水山。日占时期称“大庙山”,...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