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我们的暖心粥! “报纸进班级”走进青岛同安路小学,学生分享读报感受
半岛记者孙雅琴
“报纸进班级”活动自启动以来,已陆续走进岛城40余所中小学,目前覆盖师生数5万余人。青岛同安路小学每天都有半岛都市报准时送到学生身边,既扩增了同学们的知识储备和眼界,也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人人读报的热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青岛同安路小学同学们的读报感受,看看他们在每天的新闻时事中有何收获。
向世界角落的守护者致敬
五年级二班赵海心
翻开报纸,一则“6名援坦医生为青岛增光添彩”的新闻吸引了我的目光。新闻中介绍了青岛市第24批援坦桑尼亚医疗队6名队员在2015年8月27日抵达非洲,于2018年8月回青岛。看了这则新闻,我的心底一股敬意油然而生。他们面对未知依然战斗在第一线,为坦桑尼亚患者进行医治,把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从死神手中救回来。
三年,整整三年。他们一直全身心投入到医疗援助中,很难想象,在这既短暂又漫长的三年里他们遇到了多少不可预估的危险。但他们每天都要以最好的精神面貌热心地帮助和救治每一位患者。更难想象的是,在这三年的漫长时光里,他们不知道家人身体状况如何,也没见过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一面。为了工作,只好先把这思念默默地埋藏在内心深处,不去想它。有泪水,也只好把它收回去,等到回家的那一天。
“蟾宫后院”中国成功折桂
六年级五班梅宇轩
我拿起报纸,便被头版“打卡月背,人类首次”的标题吸引了眼球。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看着她降落后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的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我兴奋起来,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嫦娥四号探测器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探月飞天梦想直冲去霄……嫦娥是个美丽的名字,一直寄托着人们对月球的无限向往,千百年来,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我们的祖先不断展现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和探索激情。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正是我们亿万中华儿女不懈追求的伟大梦想。
从东风导弹到核潜艇,从辽宁号航母到中国无人机,从神舟一号到嫦娥四号,一路昂首走来,真是令我们骄傲、振奋和自豪!做为当代小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勤奋钻研,学习航天人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冬日里的暖阳
五年级一班刘宜轩
每天阅读半岛报,就如同与老朋友对话一般,总能让我感受到温暖。一则“88岁老人携轮椅出门,好心的哥免费接送”的新闻吸引了我的目光。新闻中,一位住在贵州路的管先生打电话求助,自己88岁的老母亲因行动不便离不开轮椅,12月30日中午要送老人去参加喜宴,因为轮椅太大,出租车装不下。好心的哥张伯伯用自己的善举,解决了老人出行不便这一困扰,贴心的服务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也给我们带来了冬日的温暖。
“能帮上老人,我很高兴,这种心情是用钱买不到的。”张伯伯质朴的话语感动着我们。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如今,老年人群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需要帮助的群体,对于大众而言,关爱老年人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体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都会有老去的时候,在今天的社会,关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使人人都能体会到社会的亲情与温暖,既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报纸是我们的“暖心粥”
六年级四班张家浩
打开《半岛都市报》,熟悉的版面和文风迎面而来,又到了每晚的读报时间了。我喜欢读《半岛都市报》,它记载了我们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让我每天即使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我们这个城市的变化和发展。妈妈说,莫看这些新闻篇幅不大、报道的事情琐碎,可越是这样的文章越要细心地观察,用心地体会,费心地琢磨才能完成,一篇文章从采访到成稿,不知要跑多少个来回,消耗多少心力。
我在《半岛都市报》上看到了一篇名为《暖心粥》的文章,报道的是一家快餐店,因为周边工地上的工人杜师傅和工友们前来吃午餐,餐馆特意在门前设置了“农民工免费粥”,工人师傅们可随意取食热乎乎的玉米粥的事迹,我的心里也热乎乎起来。从见义勇为的送奶工、“最美弯腰女孩”、免费接送老人的好心“的哥”到用私家车接送晚归乘客的公交司机们,我们的这个城市有多少人在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别人!而在这寒冷冬日里,把这些事迹和能量传播给我们的《半岛都市报》,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暖心粥”?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栾英杰1月8日,青岛盟诺学校与尼泊尔悉达多·瓦纳斯塔利学院友好结对签约仪式举行。结对后,青岛盟诺学校学生们...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