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知青:那些建设边疆的日子

老年生活报 2019-01-02 11:13 大字

在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中,有很多知青被分派到了青海、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山东生产建设兵团。他们是亲密战友,一起奉献自己的青春,披荆斩棘把一片片荒凉建设成自己的美丽第二故乡。今起分三期陆续刊登记者采访的兵团知青的励志奋斗故事。

青海知青:格外珍惜与子女的团圆

1965年10月8日,青岛800名知识青年赴青海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加上1966年4月分两批去青海的格尔木、马海地区农建11师的知识青年,共计3839人。

今年69岁的石淑媛,在青海生产建设兵团奋斗了 15年,孩子们最需要关怀、照顾的时候,她将青春献给了西北,团聚后的日子让她加倍关爱子女、理解子女,十分珍惜家庭团聚的每一刻。

“兵团岁月里,战友们几乎都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远在家乡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们带。 ”石淑媛介绍,青海属于高原地区,环境极端恶劣,,食物匮乏,教育落后,不适合孩子们的生存,成长。可那时,每两年才能探一次亲,与孩子见面。

1974年,石淑媛的女儿在格尔木出生,断奶后就将孩子送回了青岛的爷爷奶奶家帮助照看,此后盼信成了她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只要有家信,哪怕只有几句说到女儿,她都会反复地读。1978年儿子出生了,石淑媛和丈夫商量,决定将女儿带回青海,将儿子送回青岛,这时女儿已四岁多,弟弟和父母的出现,搅乱了她恬静的生活。多年分离造成的感情隔阂,一直持续到后来的生活。

随着孩子们的长大,他们完全理解了父母的所做所为,女儿在婚礼上的一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让隔阂涣然冰释。 “她说‘我感谢上苍让我出生在这个家庭里,作为爸爸、妈妈的孩子长大。 ’我感动得几乎放声大哭,任由情感倾泻。这一瞬间,值得我用一生去等待! ”回忆起女儿的婚礼,石淑媛依然激动,兵团的经历让她懂得了珍惜。

记者 张磊

新闻推荐

青岛老照片

青岛国际海员俱乐部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位于新疆路中段,主要为国际海员文化娱乐活动提供服务。该俱乐部设施先进,条件优越...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